致富 从一粒种子开始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3-09-11 15:30

  8月中下旬,正值杂交水稻抽穗扬花的季节。

  尤溪县梅仙镇玉石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赶花人”两人一组,各执绳索一端,在稻田里来回拉动父本稻穗,促进父本花粉高高扬起,确保母本充分授粉,实现杂交水稻制种高产高效。

  “要抓好隔离再次巡查,去除田间父母本杂株,并抓好‘920’(激素)的适时施用,调节花期……”连日来,尤溪县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卓传营,带领县农业农村局挂乡镇技术干部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户们抢抓农时落实杂交水稻高产、超高产制种各项配套技术,以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的结实率和产量。

  尤溪县杂交水稻制种自1977年至今已有47个年头,制种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技术实力雄厚,是全国著名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之一。2022年全县制种面积达3.35万亩,产值1.05亿元,被列入“国家级制种大县”。

  因地制宜 科研创新

  “我这身本事都是跟着刘老师学的,他带着我,手把手教了16年。”已过花甲之年的卓传营说。

  卓传营口中的“刘老师”,是有着“东方水稻制种魔术师”之称的刘文炳研究员。

  1969年,刘文炳被调到管前公社当技术员,为群众提供农业技术服务。1976年冬,他登上海南岛,开始了杂交水稻育种、制种工作。凭借在海南岛天然温室的制种经验,他根据管前自然条件的差异,作出新的改进探索,于1978年在管前大队开辟205亩制种田,主持了由福建省科委下达的双百亩制种亩产跨双百斤的高产科研课题研究。

  1981年,刚从学校毕业的卓传营加入了以刘文炳研究员为首的管前乡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团队。

  “那时,刘老师骑着自行车载我走遍了全乡15个制种基地,进村串户办培训班,教农民杂交水稻制种技术。遇到难走的路段,我就扛起自行车跨溪越山沟,风雨无阻,时常在大雨中被淋成落汤鸡……付出终有收获,当时,全乡几乎每家每户都制种,制种的技术流程、要领,更是妇孺皆知。”卓传营回忆。

  “2015年,为了冷藏好稻种,刘老师还清空了家里冰箱的肉菜。菜坏了,他不心疼,但种子如果没保管好,他会很心疼。”尤溪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中心主任吴厚赏曾是管前农技站里的一员。

  为了攻下“利用药剂的方法使杂交水稻制种中父母本花期相遇、花时吻合、谷粒饱满”的增产技术难关,刘文炳研究员一年到头上北京,下海南,走南闯北,回到管前农技站,白天就往试验田里钻,晚上在宿舍里拿着量杯和各种药剂,忙到深夜。

  最终,刘文炳研究员从杂交水稻制种中,总结、提高、探索出杂交水稻不割叶不剥苞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他运用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技术策略,与他研制的杂交稻制种“三级火箭”——加料调花灵、花时调花剂、快熟增产灵相结合,解决了中国水稻制种需要“割叶剥苞”“花时落后”和“青秕谷多”三大难题,实现大面积制种平均亩产300公斤,创下了水稻制种最高亩产451.46公斤的世界纪录,获得了“中国杂交水稻制种单产之冠”,尤溪杂交水稻制种因此在国内闻名。

  刘文炳研究员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杂交水稻育种、制种事业中,为中国探索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的“稻路”作出巨大贡献。

  作为刘文炳研究员的大徒弟,卓传营接过先辈杂交水稻制种高产、超高产接力棒,培养出一批新的传承人。并积极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平台,加强与谢华安院士团队专家的联系对接,以院士为科技领军人物,汇聚和培养再生稻、杂交水稻制种等学科带头人,为粮食安全供给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把院士的智慧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勇于创业 点亮前路

  杂交水稻种子成熟收割及晒干是确保种子质量非常重要的环节。每年9月中下旬,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陆续开镰收割,农户随即利用烤烟房烘干种子。

  “用烤烟房来烘干种子,成本较高,花工大,发芽率也不够理想。”2018年,为了解决杂交水稻种子烘干问题,溪尾乡耀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开跃决定自行改良烘干机。

  周开跃从事农业30多年,近年来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800多亩。相继获评“农业农村部2020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福建新型职业农民典型风采”“2019—2021年度农业农村部农业技术推广突出贡献奖”等,耀旺合作社先后被评为部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等。

  “最初,我时常盯着烤烟房和立式智能稻谷烘干机看,研究设备供热技术,满脑子想着怎么改造才能降耗能、减人工,时不时拿着尺子去量尺寸,想象改良后的烘干机样子,一想就是一天,做梦时也在想。渐渐地,脑子里就有了设备的雏形。”周开跃回忆,琢磨了一个多月后,他果断买来材料,指导工人组装各种零部件。

  最初,周开跃用建筑模板搭出一个盛放种子的大容器,铺一层塑料编织网,再连接上采购来的风机、燃烧机,组装起了一台简易的卧式烘干机。“后来,在农机人员和种业公司的建议下,我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将建筑模板替换成铝板,把塑料编织网换成冲孔网,将轴流式通风机的风压从3千帕提升至5.5千帕。”周开跃说,“原本一天只能烘4吨种子,再次改良后提升至6吨多,发芽率可达85%,完全达到了国家收购标准。同人工晾晒相比,成本节省了近三分之一。”

  经过5年摸索实践,周开跃终于改良出实用型的卧式种子烘干机,申请到烘干池、散热管道和输送机3个实用型专利,1个发明专利,还成立尤溪县跃旺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开始对外销售卧式种子烘干机。依靠业内口碑,卧式种子烘干机热销海南、江西等地,仅去年就销售了140多台。

  “去年,合作社向周开跃购买了3台卧式种子烘干机。跟烤烟房相比,效率高了很多,省工省力省心。”台溪乡制种大户郑世宽从事杂交水稻制种10多年,其所在合作社制种面积达3000多亩,辐射全县7个乡镇。

  目前,尤溪县共有制种大户200余户,从事水稻制种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0余家。

  心中有粮 振兴有稻

  玉石村位于梅仙镇东北部,共有耕地面积1426亩。“去年我制了100亩,亩产值近4000元,平均亩产270多公斤,亩产量是历年来最高的。”65岁的张伍锦尝到制种的甜头后,今年他新增了20多亩制种面积。

  杂交水稻制种是玉石村的主要产业。然而,2021年以前,全村参与制种的农户并不多。“一来缺乏专业技术,二来担心没有经济效益,许多人持观望态度。”玉石村党支部书记吴子高道出了原因。

  为了动员更多村民参与制种,2021年,卓传营带领县农技人员多次来到玉石村召开座谈会,详细介绍制种产业发展前景、保险兜底及制种补贴惠民政策等,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同时,集中安排地块让没有制种意愿的农户种植父本并给予产量保障,对50亩以上的制种户每亩给予50元补贴。县农业农村局投入10.5万元修复灌溉渠系等,还请来尤溪县稻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在村里承包了近200亩杂交水稻制种田。

  “2021年,杂交水稻制种平均亩产达210多公斤,亩产值2730多元,同种植水稻比,亩产值高了1000多元。”首批参与制种的张伍锦算了一笔账,“不少村民看到产业效益后,主动参与到制种中来。”

  为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2022年,尤溪县开始在玉石村推广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机烘等全程机械化制种,制定严密的播插方案,采取统一供种、供肥、供“920”,并由经验丰富的农技员定期下乡指导。当年,全村实现制种平均亩产270多公斤的好收成。

  今年,玉石村制种面积达595亩,参与制种农户15户。“目前村里能利用的土地都用于制种了,接下来打算开垦更多荒田,增加制种面积,提高村民收入。”吴子高说。

  今年,尤溪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3.9万亩,涉及14个乡镇123个村,仅制种一项就助农增收4100多万元,稻种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金种子。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