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栋:发现新建莲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4-05-31 09:31

  扎根基层

  5月13日,走进位于建宁县溪口镇的硕果家庭农场,漫山梨树绿意盎然,小小的梨果挂在枝头,随风摇曳,十分喜人。

  “不要舍不得,适当地排除次果才有益于整体的生长。”农技专家吴景栋边看边同果农交流,检查果树疏果情况,指导果农做好果树疏果、病虫害防治及果园管理。他是建宁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一名有着30多年基层农业科研经验的农技人。

  “目前建宁县的梨桃已经进入稳果期,挂果数量清晰可见,针对挂果太多的果树,果农需要进行疏果工作。”吴景栋说。作为经作站站长,他经常深入果园农场指导果农进行疏果,加强病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让果农们取得好收成。“平时果园里的果树有什么问题,我们都会打电话向吴站长请教,他都会及时下乡帮我们解决。”农场负责人朱荣明说。

  在建宁,说起建莲,不得不提建宁县莲科所。正是因为莲科所专家自主选育出“建选17号”这一新品种,才让千年建莲得以新生。2005年,吴景栋进入莲科所工作,接过了新品种选育的接力棒。“领导和同事们对我帮助非常大。”吴景栋说。当时的所长魏英辉是建莲产业的领头人,是所长手把手地教导如何进行品种选育,才使他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品种选育,听起来很高深、很拉风,但做起来,既枯燥又乏味。“每次选育出一个新品种,除了需要运气,更需要长期坚持和细致地工作。”吴景栋说。“建选17号”花了八年时间,“建选35号”也花了八年时间。新品种的选育是一份需要耐心的工作。这需要经历单株筛选、株系试验、品系评比、区域试种等多道程序,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更是繁杂:从第一片展开的叶子,到第一朵荷花的盛开;从每个莲蓬莲子的数量,到每颗莲子的重量;从病虫的防治,到去膜的难易……单单一次试验,就需要各种记录60多次。白天采集数据,晚上比对分析,这就是吴景栋工作的主要内容。酷暑下的田间忙着观察记载,寒冬里的深夜忙着整理分析,吴景栋一心扑在农技推广事业上。

  由吴景栋主持选育的“建选31号”,2015年8月份通过了省品种认定委员会的现场考察。这一品种不仅实现增产增收的要求,还完美地结合了之前选育的两个品种的所有优点。“这个品种经历了多次杂交,最后一次是2008年,最早的一次,可追溯到1995年。”吴景栋说。目前,建宁的莲子品种推广至周边的建阳、武夷山等地,省外至浙江、江西、湖北等,累计150多万亩。技术创新品种选得好,种植技术也要跟得上。每年清明节前后,是种植建莲的最佳时节,莲农们会在这个时候种下藕种,这也是吴景栋最忙的阶段,此时,他都会到各个乡镇安排建莲品种选育及品种试验示范工作。

  科技能量

  推广烤莲房、剥壳去膜一体机,引进莲田养蜂、立体种养,新品种示范推广,适当稀植调节盛花期……特别是莲子剥壳去膜一体机、烘干机已遍布各个种莲大村和大户,成功打破了建莲传统初加工工序多、加工费时费力的瓶颈。

  这一项项新技术的推广,受益的都是莲农:均口镇利用莲田养殖稻花鱼,黄埠乡利用莲田养殖黄鳝和泥鳅,每亩为莲农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种藕时采用稀植法,不仅节省了藕种成本,更让采收期延长了近一个月,产量大幅提高。

  目前,建宁县常年种植5万亩左右,总产通心白莲4000吨。全产业链总价值近24亿元,为莲农们带来超过4亿元的收入。但吴景栋和同事们还不满足,他们把目光瞄准了另一个方向——标准体系建设。近年来,吴景栋先后参与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建莲》《建莲品种》《建莲栽培技术规范》等6项国家及省市标准。“生在莲乡,长在莲乡,此生与莲结缘。”吴景栋说。科技创新,不进则退,虽然已经离开莲科所工作,但他与建莲的科技缘还在接续中。吴景栋先后获得三明市首届十佳科技创新之星、三明市科技进步奖、福建省标准贡献奖和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