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稻渔共生技术服务落地田间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5-10-10 15:02

  9月26日,明溪县“2025年渔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现场技术培训会”在夏坊乡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举行。此次培训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与天持家庭农场联合主办,聚焦“稻渔共生”模式,吸引了近30名技术人员和养殖户代表参加。培训旨在通过“实地观摩、专家授课、互动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将技术理论转化为田间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现场50亩示范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丰产景象,直观展示了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潜力。

  实地观摩:共生模式效益显著

  在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核心区,连片稻田波光粼粼,稻穗饱满压弯枝头,水下鱼儿穿梭觅食,一派“鱼肥稻、稻净水”的生态景象。据现场负责人介绍,明溪县天持家庭农场今年已推广稻田养鱼面积超50亩,该模式下优质稻谷平均亩产测算可达500公斤以上,鲜鱼亩产约25公斤;且稻花鱼市场行情走俏,单价达30元/斤,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良好成效。

  专家授课:三大核心要点解码共生系统

  “稻渔综合种养不是简单‘稻+鱼’叠加,而是科学的生态共生体系。”县水技站技术人员围绕技术关键环节展开详细讲解,为学员们送上“技术锦囊”:

  1.田间工程是基础:重点对田埂进行加宽、加高、加固,防止渗漏,并在进出水口设置防逃设施,避免鱼苗逃逸;

  2.生态互惠是核心:鱼类可摄食稻田中的害虫与杂草,减少农药使用,其排泄物还能替代部分化肥为水稻提供养分;

  3.放养密度是关键:建议每亩放养鲤鱼200尾左右,确保稻、鱼共生互惠,实现生态平衡。

  互动答疑:精准破解养殖“痛点”

  在互动环节,专家们针对养殖户提出的鱼病防治、稻种选择等技术痛点,给出了精准方案。县水技站技术人员就常见鱼病防治,从“水质调控、饵料管理、药剂选择”三方面提出了具体方案;同时,还结合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建议优先选择抗倒伏、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为养殖户扫清生产障碍。

  通过本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田间培训,养殖户们不仅收获了核心技术,更明确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县水技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于技术推广与跟踪服务,并计划于2026年在明溪全县逐步铺开,让稻渔共生模式成为带动农户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明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赖美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