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4-08-16 08:56

  “可以考虑种植薄荷叶,不仅可以驱蚊,还能泡水喝,不适合种炮仗花,这么高的海拔很容易被霜打坏……”8月7日,三明市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科技特派员叶炜来到三元区顶太村,耐心指导村民寻找实惠美观、适宜当地种植的农作物。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近年来,我市认真践行“三库+碳库”重要理念,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采集加工、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下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叶炜所在的三明市农科院坚持“订单式”需求对接和“菜单式”服务供给模式,跨学科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农业经营主体350余家,涉及宁化、清流、尤溪等地。目前已累计选派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274人次、团队科技特派员67组(次),服务地方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生态优先,助力林下经济

  顶太村位于三明市中村乡东北部,坐落于海拔1500多米的莲花峰山脚下,村内以笋干、毛竹、黄酒等作为主导产业。近年来,先后被评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国家级第六批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

  村庄的发展,离不开农科院的帮扶与指导。这次,顶太村邀请叶炜前来,是帮助村里的中草药精品示范园做未来规划,寻找既美观又高产出的作物,同时指导村里开展后续的文旅项目。

  “我希望能够在保护生态的情况下,再做产业,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叶炜表示,希望能帮助顶太村增种更多的中草药作物,而不是将原有的植物铲除后重新播种,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创收增益。

  走进三元区家园林业专业合作社,黄精茶制作车间一派忙碌生产景象。

  “推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需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叶炜向顶太村建议,在选择种植作物时,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家园林业专业合作社通过与三明市农科院合作,掌握了更加先进的制作工艺和技术,通过人工培育黄精,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实现了黄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健康饮品,黄精茶市场潜力巨大,加工和包装后的黄精茶,能为合作社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合作社负责人林叶和边走边介绍黄精茶制作流程。

  针对大众对黄精茶了解度和认可度不足等问题,合作社将继续加大与农科院合作力度,加强宣传营销,为黄精茶拓展销售渠道。

  帮促并举,全过程指导

  从产业起步阶段开始介入,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再到跟踪产业发展全过程、电商销售和文旅产业发展,广大科技特派员对症下药,实现产学研用一条龙。

  眼下,叶炜所在的农科院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为农民提供如何播种、施肥、采摘的指导,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他们的服务也在不断更新。“我们会明确村里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通过调查、沟通,了解适宜种植的植物,并且跟踪整个种植过程,同时整合所里的资源、平台,对村民进行培训,引进新技术,为他们的销售、宣传牵线搭桥。”叶炜说。

  农科院与农业经营主体订立合作协议,跟踪进度,实施服务,并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模式。

  “农科院帮助我们从不懂到懵懂,从懂再到走出去,让我们知道当地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让我们少走弯路免受损失,引进中草药和现有的产业相结合,实现乡村振兴。”顶太村村支书、村主任张钟徵说。

  目前,顶太村已与三明市康养中药有限公司合作,将120亩荒地转变为药材基地,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建设有疗养基地,实现了种植业和文旅产业的有效结合。

  共同进步,科技助推发展

  “帮助农户们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每一次指导,都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我们在其中不断成长进步,也能将收获的经验以及成功的方案,使用到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地区,我们充当着地区中间的桥梁。”叶炜说。

  截至目前,市级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区域咨询、对接服务900余次,帮助解决生产、技术等问题300余个,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05项,示范推广科技成果269项,带动服务企业实现产值超6.5亿元。

  作为科技特派员,叶炜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本领,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和发展趋势,永远走在农户前面,才能更好地帮助农户们解决难题。

  助推农业发展,实现林下生金,广大科技特派员正在继续努力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