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大田县举办“江山美人杯”闽台美人茶民间斗茶赛,大田县福亿金峰家庭农场选送的美人茶,从省内外62支参赛茶样中脱颖而出,获评“茶王”称号。农场负责人林长流凭着一手制茶绝活,首次在斗茶赛中拔得头筹。
好茶是这样炼成的
41岁的林长流是大田县前坪乡上地村人。
“2006年,大田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开始投身茶产业。”林长流在吴山镇开发了50亩茶园,专门制作铁观音。可那时他还是刚入门的小白,连制茶的基本流程都不清楚,怎么才能学到制茶技艺?走出去,先学习。
刚进入茶产业,铁观音是林长流接触到的第一个茶叶品种,醇厚甘鲜的口感令他心生向往,决心自己制作。在朋友的推荐下,林长流只身前往安溪县学习铁观音的制作技艺。
“制茶是个辛苦活,摇青耗时耗力,要确保茶青走水恰到好处;炒青考验技术,200多度的锅子一不留心就能烫起泡。”林长流回忆当时的学习过程。
铁观音的初制工艺比较繁琐,包括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等多个步骤,任何的偏差都会影响最终品质;精制工艺包括筛分、拣剔、拼堆、烘焙、摊凉、包装等,其中,烘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火候的掌握直接影响成品质量,要求制茶师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以达到最佳效果。
经过两年反复学习,林长流初步掌握制茶技巧。“自己制作的茶叶总有所欠缺,产品不被市场认可。”林长流说。
为了提升茶叶品质,林长流从安溪聘请制茶大师到现场实地指导,优化改进制茶流程,从手法、时间和工序上进行改良,让茶叶形状更秀丽、口感更佳。
“制作铁观音需要考虑到天气因素,晒青需要在阳光柔和的下午进行,摇青次数和时间也可以灵活调整,其他工艺也不是一成不变。”经过不断学习,林长流对制茶工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16年,大田美人茶产业发展势头正盛,林长流看准时机,扩大茶园面积,更新产品种类。同时,他积极参加各类制茶大赛,探索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先后获得2019年大田美人茶斗茶赛铜奖、第七届海峡两岸茶文化季之“秋茶”茶王擂台赛美人茶铜奖等荣誉。
“制茶工艺一通百通,从制作铁观音到大田美人茶,就容易多了。”在大田美人茶文创园福亿金峰店内,林长流拿出自己新制作的美人茶与茶友分享,通过交流听取茶友的意见。
套种菌菇促增收
“今年拿出两亩试种灵芝菌菇,看起来长得还不错,个头有手掌大小,干品每公斤能卖到350元。”这几天,林长流每天都到上地村福亿金峰的茶园,查看茶树下套种的灵芝菌菇长势。
年初,林长流在省农科院的专家帮扶指导下,在自家茶园试种灵芝,探索茶菌融合新路径。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利用真菌的腐解作用,减少茶园土壤板结,提升肥力。
套种灵芝需要良好的环境作支撑。2018年,林长流在省农科院帮助下,改进茶园管理方式,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放置害虫诱捕器,有效减少茶园真菌和病虫害感染。茶园每年安排人工除草两次,茶草共生的环境保证了小绿叶蝉存活率,茶叶经过小绿叶蝉充分叮咬,品质有了极大提升。
“生态绿色的管理理念,让茶园管理更省心。”茶友蒋芳毅介绍,他喜欢林长流制作的美人茶,这种绿色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互联网时代,林长流开始转战短视频平台,通过展示优质的生态环境,吸引不少省内外顾客购买。
“我从2011年就在网络上卖茶叶,为了保证品质,价格会比别人的更高,但老顾客比较多。”林长流介绍,好生态是金字招牌,经常有顾客通过短视频联系他,刚开始都是买一点试试看,大部分都会回购。“近年来,村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山更绿,水更清,基础更完善,给发展茶产业创造有利条件。”
2022年,位于县城繁华街区的大田美人茶文创园开园,林长流是首批入驻运营的茶企。大田美人茶文创园建有美人茶主题广场、实体店街区、双创电商区、茶博物馆、美人茶包装区、美人茶培训中心等功能区,时尚的功能布局吸引市民前来休闲体验,还给茶农、茶企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每天都有顾客进店泡茶,我都能在聊天中就把茶叶卖出去。”林长流开心地说,2023年,自己线下营业收入达到30多万元。“做茶是我的爱好,把爱好当事业,用心做好茶,这是一辈子可以坚持的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