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 奏响冬日“增收曲”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5-01-22 14:53

  草莓采摘 甜蜜经济促增收 

  1月11日,在建宁县托斯卡纳庄园草莓种植园内,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在冬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一片生机盎然。 

  “我们草莓园大概有10亩,主要以批发和游客采摘体验为主。”草莓基地负责人宁丽萍介绍,“刚上市一天能卖50多公斤,等以后需求量大了,每天大概能卖250多公斤。” 

  在宁丽萍带领下,工人们将采摘下来的草莓打包装车送往下单客户手中,大棚中还有许多游客与亲朋好友在体验采摘的乐趣。 

  游客自己采摘草莓每公斤单价80元左右,草莓园采摘市场逐渐火起来,成为种植户们的主要收入。 

  “孩子放假了,听说这里可以采草莓,我们就带孩子来,增加他们的户外活动。”游客谢女士说。 

  “我们种了8年草莓,按照现在长势,草莓可以一直长到5月份,不看成本今年收入可达30多万元。”宁丽萍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宁草莓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一套成熟的种植模式。种植户们采用先进的大棚种植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使得草莓供应可以从每年年底持续至新一年的5月。 

  建宁县草莓种植面积约有50亩,已成为当地冬季农业的一大亮点,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宛如冬日里的“甜蜜使者”,为建宁的冬季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菌菇种植 成为富民大产业 

  近年来,建宁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重要阵地。 

  1月13日,走进建宁县武调村的一个食用菌种植基地,一个个滑菇菌棒整齐排列,种植户陈福元和工人们正抓紧采收成熟的滑菇,小心翼翼地将每一个滑菇放入定制的包装盒,打包后装车运往销售地。 

  “每个菌棒内含一定配比的莲子壳、谷壳、米糠等原料,滑菇采收完毕后,剩下的菌渣还能卖给有机肥厂,又额外增加一笔收入。”陈福元说。 

  这种生态种植方式,以梨树枝条、莲子壳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制作菌棒,全程零化肥农药,只需浇水保湿,控制好温度和光线,就能生长出品质优良的食用菌,让食用菌产业成为一年四季都能种植的作物。这不仅有效利用了当地的农业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与农户成本,还能保证菌类的绿色健康。 

  在建宁县的大川生物菌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同样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将海鲜菇一捆捆打包装箱。 

  “目前正值年末,是食用菌的销售旺季,这段时间订单非常多,工人都在加班加点生产、包装,现在我们每日产出有5000多公斤。”大川生物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沐奇说。 

  为保障供应,大川生物菌业有限公司还投资5000万元,建成标准化食用菌冷库1万多平方米,海鲜菇生产线2条,标准化冷库2400多平方米。 

  同时,公司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及产业扶贫,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与当地农民建立合作利益联结关系,带动农户增收。 

  “我们吸收周边20多户困难计生家庭到公司工作,为48人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农户年均增加收入2.6万元以上。”刘沐奇说 

  。近年来,建宁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利用和发展食用菌、冬闲田种植等冬季产业,不断探索与创新,指导和鼓励农户采用先进种植技术,利用农业资源,让农户收入渠道更加多元,全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户在家门口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