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干榨净”,大田雪蔗做活“甜蜜经济”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5-11-18 15:29

  初冬时节,大田县建设镇蔗田满目青翠,农户们正在收割雪蔗,清甜气息弥漫四野。“我今年种植12亩雪蔗,每亩能产3300根,每根4.5元,本地批发商抢着要,厦门、泉州客商直接到地里拉走。”农户高嘉节笑着说。

  谁能想到,如今供不应求的“三宝雪蔗”,起步时却是“门前冷落”。2001年初,高嘉节带着自家种的青皮雪蔗首次闯荡福州市场,那时市面上黑皮甘蔗一统天下,消费者对青皮品种十分陌生,不少人围着摊位打量,甚至有人疑惑“这竹子能吃吗”,连日下来几乎无人问津。

  为打开销路,高嘉节灵机一动,假扮消费者逐家走访福州各大水果摊,主动询价“有没有清甜不涩的青皮甘蔗卖”,顺势向摊主推介雪蔗“无渣多汁、甜度适中”的优势。足足这样推销了半个月,终于有几位摊主愿意试销。没想到试卖第一天,300多公斤雪蔗就销售一空,半个月就卖出3000多公斤,慢慢积累起首批忠实客户。

  “好产品得配好模式,传统销售不仅携带不便,头尾废料还容易造成污染,影响消费体验。”建设镇绿宝雪蔗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深知,农产品要走得远,必须破解销售痛点。2019年,合作社牵头对雪蔗进行标准化初加工:剔除头尾共80厘米的粗纤维部分,这些“废料”直接粉碎还田,是天然有机肥;选取中段肉质饱满、汁水充沛的优质部分,切成20厘米左右的小段,经清洗、杀菌后真空包装,打造“节节淳”专属品牌。同时搭建“线上+线下”双销售渠道,线上入驻电商平台、对接私域社区团购,线下与朴朴、永辉等大型生鲜供应链达成长期合作,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直达。标准化包装解决了卫生和便携问题,客户复购率特别高,我们连续多年损耗率仅0.05%,年销量能突破75万公斤。”负责人自豪地说。

  负责人介绍,今年,建设镇雪蔗种植面积达1000亩,同时创新构建收购网络,辐射周边5个乡镇,形成了覆盖3000亩的甘蔗收购体系,稳定雪蔗供应,年营业额可达800万余元。

  雪蔗的“甜蜜价值”,远不止于鲜食。因其糖分均匀、无涩味,“三宝雪蔗”成为制作红糖的上乘原料。“市面上不少伪红糖以白砂糖提取后剩下的赤砂糖为原料,只有甜味没有营养,还容易让人反酸。”负责人拿起一块色泽温润的雪蔗红糖介绍,合作社坚持传统古法熬煮工艺,9公斤雪蔗才能熬出0.5公斤红糖,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增味剂,保留了雪蔗中的天然矿物质和维生素。糖分子未被细化,不仅不易造成血糖大幅波动,还能避免肠胃反酸,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如今,合作社已突破单一熬制模式,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除了纯雪蔗红糖,还研发出SC标准果汁红糖等多款深加工产品,满足不同消费需求,产品单价也从鲜食蔗的批发价每公斤7元提升至红糖制品的每公斤50元,附加值大幅提升。

  “吃干榨净”,让雪蔗全身都是宝。蔗渣卖给养殖户作为饲料,成本低,品质好,很受欢迎。“我们多次承接福建省科技厅‘星火计划’课题,将蔗渣转化为机制木炭、食用菌栽培基质、颗粒饲料和有机肥等,实现‘种植—加工—废料还田’的生态循环,解决了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更让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效益大幅提升。”说起卖蔗经,负责人滔滔不绝。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