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安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红火蚁发生普查工作,发动有关单位和乡、村级农技人员以地实踏查形式对所在地红火蚁发生情况开展普查,调查人员利用“云采集福建省红火蚁为害普查”小程序,对踏查中发现的红火蚁蚁巢定位拍照上传,普查系统根据上传的调查数据统计发生面积和分析发生动态,为今后高效、科学防控红火蚁疫情提供依据。同时,结合普查工作积极向群众宣传红火蚁防控技术和防范知识,发送宣传册,提高群防群控意识。

红火蚁及蚁巢识别:颜色:红火蚁在阳光下呈金属光泽,棕红色,腹部深褐色。胸腹连接处有个腹柄节呈倒“V”型。红火蚁腹部末端有鳌针,是红火蚁最危险的部分,鳌针内有毒液。
蚁巢:地上成熟蚁巢明显隆起呈山丘头,高10-30厘米,直径30-50厘米,内部呈蜂窝状。
强攻击性:受到干扰时,大量红火蚁迅速涌出蚁巢,用尾部毒针攻击入侵者。以上颚钳住人的皮肤,以腹部末端的螯针对人体连续叮蜇多次,每次叮蜇时都从毒囊中释放毒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