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把好香菇前期生产技术关
来源: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3-05-26 08:50

  每年香菇生产季节,菇农愁的事很多,如香菇菌种选择、原料的堆放和配方、灭菌工作等,都是香菇前期生产过程容易引起污染坏棒的问题,下面给大家介绍,香菇前期生产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供给大家参考。

  1.接种后菌种不萌发或吃料困难

  主要原因:菌种退化、老化;菌种自身携带病毒或病菌;培养料堆放太久,内部形成大量厌氧气体,培养料含水量高于62%,拌料气温高,时间长,灭菌不及时或不彻底导致酸败;接种时温度过高或菌棒培养温度太低等。

  处理措施:重新装棒生产,选择适龄、健壮的无杂菌菌种;选择新鲜培养料;选择气温较低装棒,注意无菌操作接种。

  2.发菌期间污染

  主要原因: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规范或接种气温高于25℃,培养温度高于28℃,通风不良,坏菌棒,培养场所消毒不彻底等。

  处理措施:严格灭菌温度和时间,选择温度较低时接种,培养期间温度不能高于28℃,适合温度18-23℃,注意通风换气,接种前环境,接种15-25天以后翻堆、建堆,有利于降低堆内温度和通风换气。同时移出污染棒,比较严重的污染棒使用消霉王及时消毒和破袋晒干,留作另用,以免杂菌孢子对其它菌棒形成二次污染。

  3.出菇期间发生幼蕾死亡、幼菇发黄、死菇、菇体变褐等

  主要原因:菌棒感染杂菌;出菇气温变化太大,高时很高,低时很低;培养基水分太高或太低,通风太大或严重不良。

  处理措施:加强菌棒管理;注意调节大棚温湿度,注意菌棒喷水和注水的量;科学的通风;同时强化病虫害预防工作,发现病害后,应及时将菌袋移出,清理掉病菇。

  4.出菇期间发生畸形菇(只长白疙瘩、不分化子实体;菌柄粗短或细长、菌盖很小甚至没有菌盖等)

  主要原因:菌种退化或在菌种转接生产过程中感染病毒病菌;原料配比不当或含有不明成分的有毒有害物质;培养期间通风严重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水分管理严重失调等。

  处理措施:选择适龄、健壮的无杂菌菌种;选择新鲜培养料;强化通风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严格用水管理,蕾期少量多喷,每次喷水后应及时通风。(永安市农业农村局 钟祝烂)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