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种好菜
“叶子黄,要撒有机肥追肥。”“有些圣女果头上有黑点,是脐腐病,要补钙了。”“辣椒侧枝要剪修,长势才能旺。”……12月5日,明溪县盖洋镇村头村高山蔬菜种植基地,杨慧珍正在大棚里查看圣女果、辣椒苗长势,并给出管护意见。
杨慧珍今年37岁,明溪县城关乡坪埠村人。2021年6月,因父亲患重病,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她放弃月入过万的电商运营工作,回乡担起照顾患病父亲重担,同时管护父母在坪埠村租种的9亩菜地。她逐渐对蔬菜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了解的深入,看到农业的发展前景,开启了她的新农人之路。
“种田无疑是辛苦的,天还没亮就已经在地里干活,日复一日,育苗除草、施肥灌溉、捉虫……”杨慧珍说。从未干过农活的她,在父辈的指导下,渐渐掌握传统种植蔬菜技术。
空余时间,杨慧珍通过抖音、农业专业书籍自学新种植技术。经人介绍,她先后参加市、县乡村振兴促进会举办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以及市、省、国家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深入学习蔬菜的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种植管理技术。“那时父亲还在,为了让他安心治病,我想把菜种好,得多学学怎么种。”杨慧珍说。
2022年6月,学有所成的杨慧珍,通过对水质、土质的考察,择址城关乡王桥村,投资数万元建起20亩蔬菜大棚。然而,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她的种菜之路并不顺利。“王桥大棚基地转租前,种植花卉,遗留下很多虫卵,种下的空心菜被虫吃得只剩秆,损失了不少钱。”杨慧珍说。
“我回忆起父亲教的办法,尝试了灭虫灯、撒少量农药,虫子逐渐变少了。”杨慧珍说。除此之外,蔬菜缓苗慢、烧苗、沤根等问题接踵而至,这时已是半个“土专家”的杨慧珍,勤学多问,向省、市农科院,省农职院,县农技站老师专家取经,问题一一解决。
只有反复实践,才能把蔬菜种好。“有一次用了一款肥料,在夏天施肥肥效好,但在冬天施肥,叶子被烧了。”杨慧珍笑着回忆,“同种青菜我曾买了10个品种的种子,最后,根据长势、抗病性、口感,筛选3个品种长期种植。现在,王桥基地里种的菜心,一公斤种子2000元,即使贵了些,但抗病性好,农药使用少,更加绿色安全。”
如何种好蔬菜?杨慧珍总结出了秘诀:优质种子、肥沃的土壤、干净的水源、有机肥料、科学施肥缺一不可。
品牌拓销路
种好菜,更要卖好菜。如何打开蔬菜的销路?创建品牌是第一步。
走进县农贸市场,杨慧珍的菜摊与众不同。摊位上,清晰可见的“明溪县芮恩家庭农场:明溪本地农家菜、闽农追溯一品一码、绿色无公害蔬菜、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广告牌,让人想要走近摊位,一探究竟。
“2022年,我注册了明溪县芮恩家庭农场品牌。”杨慧珍介绍。通过在抖音平台分享种菜,有位同行建议她注册农场,创立品牌。注册后,农业部门对农场不定时进行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她的菜有了合格证。
以往,坪埠村蔬菜大多批发出售,价钱低。为解决这一问题,2022年3月,她在县综合市场租了一个摊位,批零兼营,总体收入提高30%以上。
蔬菜不同于其他商品,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更重要。杨慧珍通过抖音分享种菜,吸引同城客户前往摊位购买蔬菜。她还尝试线上和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但蔬菜长距离运输,难以保证新鲜。因此,放弃了线上销售这条路子。
“种菜是良心活,要自己管理才放心。”杨慧珍说。因精力有限,她仅种植蔬菜35亩。
为了让菜的品质有保障,摊位上出售的菜品,都是杨慧珍自家种植的。“现在摊位上,每天出售大约150公斤,主要出售花菜、西蓝花、菜花等应季蔬菜。一般10点半前,就卖完收摊了。”杨慧珍母亲罗金轩介绍,菜大多是一早从田间采收,都很新鲜。
“很多客人去福州、厦门、泉州前,在我摊上买很多菜带走。还有些老顾客,带孩子过来认摊位。”杨慧珍自豪地说。她种的蔬菜新鲜耐保存、口感上乘,即使菜价稍贵,还是积攒了不少回头客。
当然,也有些质疑的声音。“菜跟谁买不是一样?新鲜就好。”“你的菜怎么比别人贵?”“我也种过菜,种子贵,种出来,还不一样是青菜?”……杨慧珍一一解释,用好品质、好服务,慢慢获得了认可。
今年上半年,连续降雨导致坪埠村12亩露天蔬菜严重减产。杨慧珍凭借种植经验,抓住种植茬口,根据海拔差异种植,把握菜价走俏的好时机,收入逆势增长15%。
合力促发展
大户带小户,共同发展蔬菜产业。从9亩扩大到35亩,年亩产蔬菜达2000公斤。杨慧珍成为坪埠村种菜最多的农户,品种日渐丰富。她把好技术、好品种和乡亲们分享,带动周边农户增加种植面积30多亩。
不仅于此,在销量稳定增长之后,杨慧珍主动求变,谋划成立合作社、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2023年3月,杨慧珍牵头成立明溪县日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由芮恩、美好回忆、旺生、全福、金木等5家家庭农场组成,是三明市首家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联合社。
今年,合作社在盖洋镇画桥、桂林、葫芦形等村,采用“企业+农户”模式,带动20户农户种植辣椒50亩。由农户自发种植,合作社提供种源、有机肥并指导种植,收成后保价收购。亩产值约8000元,农户户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为村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子。
“今年,在盖洋镇几个村试验新模式,办法可行。接下来,我继续找销路,有销路才有项目,才能拉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杨慧珍说。
“销售及农场规划,是杨慧珍的强项。”美好回忆家庭农场主俞兴斌说。11月,通过县农业部门推荐,杨慧珍参加了2024年三明市优秀创业创新项目大赛,作为《明溪盖洋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的主讲人。这一项目在众多制造业创新项目中,获得了三等奖。
盖洋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是集农家餐饮、生态种植、瓜果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此外,杨慧珍计划综合利用废菜叶,生态养殖走地鸡,让烂菜叶有“好归宿”。
提到对未来的规划,杨慧珍已有了清晰的目标:明年着手解决基地用电问题,实现水肥一体化,发展现代农业。此外,合作社正在筹备盖洋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下一步将发挥高山、火山土等生态资源优势,实施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管理标准、保价收购,让农户在家门口种好菜,共走绿色致富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