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奉献 为当地畜牧业把脉问诊
2024年3月27日,蔡薇踏上了为期半年的技术援疆之路,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
“一方面是想看看天山脚下独特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想了解新疆地区畜牧产业的发展情况。”说起积极报名参加援疆工作的缘由,蔡薇坦言,“大娃读五年级,二娃刚上二年级,但回家说要去援疆,家人都很支持,很感动。”
初到新疆,与大多数南方人一样,蔡薇水土不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鼻黏膜受不了,每天多次出血,大概1个月后才逐渐适应。
作为畜牧方面的农技专家,蔡薇除了克服身体不适,就是尽快熟悉当地业务。在玛纳斯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积极配合下,她很快熟悉了当地畜牧业发展情况。投入本职工作中,积极配合做好玛纳斯全县农区多胎肉羊推广工作,推动三明援疆指挥部在玛纳斯县科萨畜牧有限公司建设优质高效肉羊养殖示范基地,推广多胎肉羊引种和肉羊杂交利用技术、TMR羔羊直线育肥技术、高频繁殖技术、同期发情技术、肉羊主要疫病防控技术等先进技术,为农区肉羊优质高效养殖提供可学习、可复制的样板,助力玛纳斯县肉羊养殖发展走上快车道。
除了保质保量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外,为践行援疆初衷,蔡薇还认真撰写《玛纳斯县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玛纳斯县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山川秀丽、气候宜人,非常适合畜牧业发展,是畜牧养殖大县,2023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9.47亿元。”蔡薇说。
近年来,玛纳斯县通过深入实施“千牛万羊”示范工程,创建肉牛、肉羊规模养殖示范村7个,牲畜饲养量达到85万头(只);打造整村推进肉牛肉羊示范村3个,主要牲畜饲养量达到90万头(只);同时加快推进青年鸡育成、驼奶生产、饲草收储、粪污有机肥加工等示范项目建设,打造优质畜禽产业基地。
“畜牧业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不足;动物疫情复杂,防控力量仍显薄弱;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屠宰加工和销售环节薄弱。”“以创新驱动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进一步加大畜牧业资金投入,建立现代畜牧业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快产业化经营,创新产业化生产模式。”《调查》中,蔡薇不仅找出产业发展不足,还给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尤其需要引进和培育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养殖场(小区)+养殖户’生产模式,建立畜产品销售平台,加大畜产品销售力度,形成龙头企业和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蔡薇在《调查》中建议。
努力奔跑 千里援疆拓宽知识视野
除畜牧之外,蔡薇还积极配合三明援疆指挥部各项工作的开展。玛纳斯是农业大县,土地耕种面积120万亩,农作物主要以棉花、玉米制种、小麦、加工番茄等为主,然而蔬菜品种相对单一。
为丰富群众“菜篮子”,玛纳斯在头工村开辟了共享菜园,让当地群众免费耕种。“应当地群众需求,三明援疆指挥部不仅向共享菜园的用户免费发放‘新特优’果蔬种子包,还开办现场培训会指导农户种植果蔬。”蔡薇说,种子包里包含黄肉西瓜、秋葵、豇豆、四季豆、花生等,其中的赖坊花生和永安黄椒在那里都生长得特别好。
另外,三明援疆指挥部还向当地农户推广庭院种植食用菌,雪莲菇、榆黄菇因其口感鲜美、富含营养,很受欢迎。
“4月份就到乐土驿镇、广东地乡、赵家庄等多个村庄发放食用菌包,每个村5000包左右,村民积极性很高,很快就分发了。”蔡薇回忆,发放后就对庭院食用菌种植进行培训,管理简单,10—15天就能出菇,效益明显。
这些工作是蔡薇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比较少接触的,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她从中受益匪浅。
“廖劲萍是三明农业科学院沙县区农科所高级农艺师,和她一同推广改良当地苹果树时,我学会了苹果树的嫁接和修剪。”蔡薇一脸自豪地说,“之前从没嫁接过果树,在推广过程中边学边做,10天后再去察看,发现嫁接的枝条全部发芽,嫁接成功了!”
蔡薇还带了12棵黄金百香果钦蜜9号果苗,进行试验种植,估计是土壤和气候原因,生长缓慢,半年过去了,果苗只有半人高。援疆期间,蔡薇还关注到新疆当地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库的皮山红羊,体形硕大,具有抗旱、抗寒、耐粗饲、亦舍亦牧等特点,希望可以试验引入。援疆结束前蔡薇已经把方案做好了。
半年援疆,一次历练,众多收获,终生难忘。
“其间,我深入地了解了新疆地区的农业情况,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可以为当地农业发展做贡献。要解决当地农业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推广适合当地特点的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同时,要加强与当地农业专家的合作,共同推进当地农业的发展。”蔡薇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