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土地焕生机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5-07-01 10:56

  “以前扛稻子走泥路,经常摔跟头,现在田埂拓宽成生产路,车斗装满就能直接拉回家了。”6月25日,在永安市槐南镇大龙逢村的田间地头,村民罗联堂望着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笑得眯起了眼。

  罗联堂脚下这片平整开阔的良田,曾经是“巴掌田”的集中地。过去,农田灌溉方式原始低效,全靠人力肩挑木桶往返田埂运水,水流经简单挖掘而成的土渠时,渗漏严重,没流多远,原本一桶水就只剩下半桶水了,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水资源浪费严重。如今,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声响起,曾经破碎的田块被推平整合,化作一望无际的连片沃土。新修的混凝土灌溉渠像脉络般延伸到每块田,清水顺着渠槽涌进稻垄,农田亩均灌溉效率较之前提升了40%,曾经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时,镇村农技员从土地平整到埋水管、修机耕道,挨家挨户做工作、讲规划。村民们望着荒地逐渐变成良田,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目前,全镇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达2000亩,涉及7个建制村。”槐南镇经济发展综合服务中心干部涂逸祥介绍,“高标准农田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要让村民端稳‘饭碗’。现在大型农机畅行无阻,作业效率大幅提高,相比之前,每亩作业成本降低了近百元。”

  如今的槐南镇高标准农田里,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粮食产能提高35%,成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这田埂上的新变化,正化作乡村振兴的鼓点,敲在每个村民的心坎上。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