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00118-0400-2023-00006
  • 备注/文号: 明农函〔2023〕46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3-05-09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8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来源:三明市农业局 时间:2023-05-09 09:19

陈清华代表:

   《关于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第0086号)由我单位会同三明市人社局、三明市委组织部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近年来,三明市着力推动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创新出台政策措施,拓宽用人思路,围绕村级后备人才、返乡创业能人、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等重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切实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智力支撑。

    一、“回引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一是回引“头雁”队伍。着眼建强村级“头雁”队伍,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县乡村三级干部结对联系1698人,累计回引1033名退役军人、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在外经济能人等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或联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另外,全市已有1911名大学毕业生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并有计划地安排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还将其中74名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大学毕业生按程序增补进村级班子;二是回引紧缺专业人才。我市降低招聘门槛,支持县及以下的事业单位适当放宽学历(乡镇招聘专技人员可放宽到大专)、年龄(招聘中、高级专技人员可放宽至45周岁)、专业(设置专业大类或三个以上相关专业)等招聘岗位资格条件,并将教育学类、临床医学类等相关专业纳入乡村人才引进和招聘紧缺急需专业目录,对符合要求的毕业生或特殊人才,采取直接面试考核的方式招聘,有效拓展了乡村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新渠道。2022年出台教育医疗领域引进人才支持政策,全市共新聘用472名乡村教师、214名乡镇和社区医疗卫生人员,有效化解乡村教育医疗短板问题。

    二、“培育人才”,为乡村振兴增强实力。一是做好村干部培育提升。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计划”,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每年采取市级示范培训、县级重点培训、乡镇兜底培训的方式,分层分级对村“两委”干部全员轮训一遍。着眼提升村干部学历,依托农广校、职业院校、开放大学等机构院校,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151名村干部通过再教育取得中专及以上学历。开展乡村干部“导师帮带制”,在全市57个乡镇(街道)先行开展试点工作,确定1501名导师结对帮带1766人,提升村干部素质能力;二是做好农民培育提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依托农广校、涉农院校等培训机构,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高素质农民,2022年争取资金722万元,完成培训高素质农民1.12万人。采取“四免一补”的补助政策(免学费、杂费、书本费、报名考试费,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助),选送645名农村青壮年到农业大中专院校接受非全日制大中专学历教育;三是做好农村劳动者培育提升。深入了解乡村劳动者技能培训需求,提升农村劳动者职业技能,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见证补贴”,2022年全市4.95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60%以上为乡村劳动者,一大批乡村劳动者取得中式烹调、茶艺师、评茶员、保育师、育婴员、沙县小吃制作等职业技能证书。支持市属技工院校优化学科专业,努力扩大乡村招生规模,鼓励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参加技工院校涉农专业学习,并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学生免学费补助每生每学年2400元。

    三、“激励人才”,为乡村振兴添加动力。一是提高村干部待遇报酬。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定期督查政策落实情况。推动全市村主干基本报酬不低于所在县(市、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倍标准、其他村干部基本报酬不低于村主干基本报酬的60%。对回引原任处级及以上职务领导干部返村任职,可参照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待遇政策;对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村担任村“两委”干部的给予一次性安家补助,报酬待遇起始标准可分别按照所在县(市、区)当年度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的大学专科毕业生试用期满聘为十级职员应发工资的100%80%执行;二是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享三明”创业服务活动,发挥驻外商会、流动党组织“媒介”作用,以创业担保贷款、创业项目资助等多个扶持创业政策为抓手,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采取项目牵线、资金支持等措施,引导3700多名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退伍军人等返乡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特色种养等产业,累计为返乡创业人员发放“绿色金融·青创保”等贷款47笔、958.5万元,组织评选优秀创业创新项目197个、发放资助金489.5万元;三是出台科技特派员激励措施。我市出台支持科技特派员建立利益共同体若干措施,推行“双向选择、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48名科技特派员到乡村一线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或以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参与生产经营、获得分红收益,累计实施制种、中药材、花卉、果蔬等81个产业项目,年产值8000余万元,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3500元。


    领导署名:李光明

    联 系 人:张 

    联系电话:0598-8223201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202359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