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SM00118-0400-2023-00011
- 备注/文号: 明农函〔2023〕51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3-05-17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张昌松代表:
《关于建设乡村振兴平台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0031号)由我单位会同市发改委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平台,特别是数字乡村振兴治理体系的建设。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牵头制定《三明市“十四五”数字三明建设专项规划》《数字三明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对数字乡村建设涵盖的产业转型、治理体系、基础设施等多领域进行推进。同时,市政府与省电信、移动、联通分别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从目标任务、项目支撑、招才引智等各方面入手,全方位营造数字乡村发展良好环境。二是打造数字乡村试点。实施乡村“平安家园·智能天网”建设,推进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发展,全市建设联网行政村监控共计 67396 路,平均每个行政村 38.71路,其中行政村主要进出村道路口覆盖监控2435路,村内主要道路覆盖监控2703路,村民聚集区覆盖监控2299路。围绕尤溪半山村、永安霞鹤村、三元米洋村先试先行,建设乡村振兴产业互联网平台基地;目前,永安、尤溪、大田已入选省级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县(市、区)。三是创新推广应用场景。围绕数字治理、产业数字化、数字政府等领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评选活动,共有沙县区智慧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种猪数字化管理、创新应用高效养殖装备系统、智能化物联网银耳培育房管理等20项应用场景入选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您提出的建议,结合我市实际,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将数字乡村建设纳入《数字三明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推进数字技术与党务村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相融合,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加强示范园区和示范县建设的统筹力度,整合科技、资金、人才等要素,重点推进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等数字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数字农业发展水平。以全市涉农县为单位全面开展工程建设,以“互联网+”为重要手段,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促进农产品产销顺畅。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每个涉农县培育1-3个具备一定产业化、规模化基础的重点优质特色农产品。
二是打造数字乡村试点。聚焦“设施标准化,治理现代化,产业数字化,服务便民化”,有序推进大田、尤溪、永安等国家和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信息发布、民情收集、议事协商、公共服务等村级事务网上运行。加快乡村规划管理信息化,推动乡村规划上图入库、在线查询、实时跟踪。推进数字赋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梳理农户承包地、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等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情况,试点开展“互联网+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渠道,继续完善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服务功能。
三是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立足三明优势领域,在一、二、三产业数字化、数字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拓展发掘一批有代表性、可复制的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打造数字乡村示范标杆。积极对接省级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大力推广福建12316微信小程序,开展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不断提高益农信息社运营能力。加大数字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将互联网、数字化知识技能纳入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持续开展益农信息社信息员培训,包括信息进村入户平台操作使用、直播平台、电商营销、智能手机使用等,切实提升信息员开展“四类”服务水平。2023年度,全市计划培训高素质农民8300人次,培训益农信息社信息员2000人次。
领导署名:李光明
联 系 人:汤茂松
联系电话:8242109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1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