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00118-0400-2023-00018
  • 备注/文号: 明农函〔2023〕66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3-05-30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2023100000007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三明市农业局 时间:2023-05-30 11:20

何敏雄、孟建河、王秀文委员:

《关于大力发展我市特色农业的建议》(第202310000000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按照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立足地方资源禀赋,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稳步提升。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3.19亿元,增长4.8%,居全省首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28元,增长7.5%,居全省第5位。通过实施“3212”工程,截至目前共创建3个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强镇,9个县(市、区)列入全省4个产业集群项目县盘子,49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获得衔接资金支持,共计获得中央、省级资金支持达5亿元以上。二是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2022年生猪存栏119.5万头,同比增长1.19%,出栏209.1万头,同比增长6.03%;家禽存栏1387.5万羽,同比增长2.38%;肉蛋奶总产量30.09万吨,同比增长7.27%。水果产量106.56万吨,同比增长7.9 %;蔬菜产量207.25万吨,同比增长3.9 %。水产品产量12.1万吨,同比增长2.46%。食用菌总产量92万吨,同比增长7.2%三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良好。三明市已成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市,面积居全国设区市第一,建宁、泰宁、宁化、尤溪等4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建宁县成为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第一超级大县,同时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蛋鸡存栏居全省第一,果树生产规模居全省第2位,蔬菜生产规模居全省第3位。四是农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展加大“福”系列、“振兴贷”、“快农贷”等创新产品推广力度,切实满足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截至202212月末,辖内农合机构累计发放“福”系列信贷产品贷款31.18亿元;“振兴贷”贷款余额18.51亿元,同比增加2.28亿元,增长12.31%。推动省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试点建设,打造了全省首个区域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926日开业以来,公司累计挂牌项目662宗,交易标的779宗,成交638宗,总体成交率81.90%,成交总金额为35059.40万元;平均溢价率为22.04%;累计实现增值收入和节约资金为5477.47万元。五是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市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投资1.99亿元,完成率96.5%。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61%,全市在册484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全市示范推广绿肥种植80.43万亩,施用有机肥331.09万亩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00.45万亩次,全市化肥使用量比上年减少2.21%;完成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297.8万亩次、绿色防控490.99万亩次,预计全市农药使用量4492.22吨,比上年减少2.34%。实施秸秆还田111.24万亩,重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1%,尤溪、大田列入省级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工作试点县;加快农膜回收利用,全市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3.2%,永安、尤溪列入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目前,我市特色现代农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瓶颈困难。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根据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产业发展相关工作。

一是科学制定展规划,加快产业全面提质增效。目前我市已制定《三明市“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对全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目标等提供了指导,同时根据各产业发展情况,分别制定了稻种、畜牧、高标准农田等专项规划。下一步,全市将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进一步开展“十四五”期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推荐申报工作,同时推进建宁县国家种子农业产业园、宁化河龙贡米薏米和清流县豆腐皮省级产业园等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宁县溪口镇、宁化县城郊镇等9个农业产业强镇,大田县建设镇建设村等116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为深入贯彻省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一县一品”发展思路,拟围绕产业发展特点,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制定“一县一品”产业发展方案,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数字农业建设、农产品仓储冷链等环节加快投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二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突出抓好高优粮食、生态养殖、精致园艺等5条百亿特色产业链,走好公司化、基地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新路子,做强做优杂交水稻制种、蛋鸡、特色果蔬、林竹、林下经济、花卉苗木、食用菌、烟草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沙县小吃、生态茶、乡村旅游等乡村富民产业。推广中央厨房等生产方式,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农贸分离,深挖农业产业税性环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业态,鼓励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平台经济、直播带货、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多种形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推广土地托管、土地信托、土地入股等经营模式,鼓励整村(组)托管、入股土地经营权,鼓励农民(农机)合作社参与规模流转。深入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培育和打造“绿都明品”等“绿都”明系列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打造大田美人茶、建宁通心白莲和河龙贡米等县域特色公用子品牌,力争新增40个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坚持生态优先、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重点围绕农业资源环境绿色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四化要求,毫不松懈抓好生态农业建设。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科技支撑产业规模化,支持六三种业、温氏禽业、名佑食品等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主体逐步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积极对接中粮集团、中林集团等行业龙头,推进大田银顶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园、先正达集团中国水稻种子供应链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技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福建省水稻遗传改良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成立三明杂交水稻种业发展与创新联盟,多措并举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用好与上海对口合作、新时代山海协作等政策机遇,争取重大政策支持和重点产业项目合作。持续推进“六最”营商环境对标活动,着力在服务保障、土地供应、金融支撑、政策支持、人才建设等方面发力,全面梳理制定用地、用电、品牌、金融、保险等支持政策,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培育壮大“新农人”群体,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领导署名:李光明

联 系 人:陈 

联系电话:0598-8222079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2023530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