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00118-0400-2024-00008
  • 备注/文号: 明农函〔2024〕47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4-05-20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0241072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4-05-20 11:00

答复类别:A

 

 

农工党三明市委员会:

《关于提升我市农业品牌效应的建议》(第20241072号)由我单位会同市文旅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品牌农业建设工作,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通过创建和培育“绿都明品”区域公用品牌,逐步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品牌格局。截止至目前,全市“三品一标”累计认证产品数达900个,所有“三品一标”获证主体100%纳入省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监管信息平台管理,所有获证产品实行“一品一码”准入准出管理,严格执行“三品一标”生产标准和规范,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三明蜜桔、沙县板鸭等26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清流溪鱼、河龙贡米等20个产品荣获福建著名农业品牌称号。建宁通心白莲、永安黄椒等5个产品列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900万元,全面提升我市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水平。

根据你们的建议,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全市实际,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绿都明品”系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品牌农业工作推进机制,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绿办、对外合作、计财、产业等科室为成员的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品牌建设工作,明确发展目标。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对标准化基地建设、品牌认证监管、品牌宣传推介等方面的投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打通多元化销售渠道,不断提高“绿都明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强“绿都明品”区域公用品牌标识的使用和管理,切实维护和提高“绿都明品”品牌的信誉和知名度,学习借鉴“丽水山耕”、“武夷山水”品牌营销、包装、宣传等经验做法,研究制定《绿都明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暂行办法》,不断完善绿都明品品牌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形成切实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加强基层人才建设,夯实品牌农业基础

实施高素质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农民学历提升、乡村人才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根据农民需求,依托农广校、农技推广部门、高校、涉农学校等培训机构,分层、分类型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力争培养一批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和经营管理型人才,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强化基层农技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基层紧缺人才补充计划,继续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乡镇农技推广紧缺专业定向委培生。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通过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服务机制,开展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积极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利用全国农业农村部远程教育平台“农科讲堂”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及时了解掌握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现代农业科技新知识新方法,切实提高开展科研和推广工作的能力水平。

三、加强宣传推介,促进品牌农业提质增效

加强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通联,统筹市县融媒体中心,大力宣传报道本地特色资源优势,着力推动特色农业、农旅融合、农村电商等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各市直部门协调联动,及时发布各县(市、区)本土特色产品带货直播、乡村特色文旅活动等相关信息,推动调整完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配合做好主流媒体宣传推介工作。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运用媒体融合成果,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充分运用移动直播、长图文、短视频、图解图示等新技术新元素,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策划推出一批接地气、易传播的融媒产品,通过“三微一端”、头条、抖音、新华社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广泛推送,做好我市各地特色农产品、乡村文旅等推介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品牌农业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衷心希望你们能继续为我市品牌农业发展工作建言献策。

领导署名:李光明

联 系 人:黄志坚

联系电话:8265273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2024520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