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SM00118-0400-2024-00010
- 备注/文号: 明农函〔2024〕49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4-05-20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答复类别:A类
民革三明市委员会:
《关于建立三明市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库的建议》(第20245009号)由我单位会同三明市农业科学院、三明市林业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我市野生中药药材资源优势与开发利用。三明市位于东经116°22′~118°39′,北纬25°30′~27°07′之间,地处福建省西部和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达78.83%,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短夏长、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地理环境优越,孕育了丰富的野生中草药资源,天然药用生物资源种类多、质量好、贮量大,是福建省内重要的药材生产基地之一。根据普查,全市共有天然中草药资源1713种。现有中草药种植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约290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0家,全市注册为中草药材种植和其他中药材种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61家,有5家中药材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评省级示范社称号。全市中草药材种植有30余种,面积约13.6万亩、产量5.3万吨,目前中药及中药材已成为三明市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明八味”评选与品牌的打造,突显了我市特色与优势的中药材,2022年三明市人民政府还印发了《三明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明政规〔2022〕3号文,明确支持中医产品保护与开发,支持我市特色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工作,为野生中药材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政策支持。
二、积极开展野生中草药资源普查、收集、保护与种质资源库建立等基础性工作。我市林业部门积极开展了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等管理工作。一是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2022年底,我市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成果已通过了省级验收,完成调查登记收集保存种质资源2685份,记录木本植物资源125科550属1871种,包括野生木本植物102科387属1270种、栽培木本植物100科339属883种,珍稀濒危或特有植物物种59种,为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在林木方面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建立野生药用植物(无患子)种质资源库。2022年1月建宁无患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入选第三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其始建于2014年,营建面积约20.67公顷,有无患子属无性系种子资源库、家系种质资源库和家系种质资源库,收集无患子属种质资源375份,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培育了“粤硕菩提”、“媛华”、“圆圆”、“稳稳”、“红昕”、“琦蕊”等6个无患子新品种,被国家林草局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加大无患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保障。三是加强原生地保护。包括野生中草药在内的野生植物资源实行最严格的就地保护,全市已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1处、湿地公园2处。强化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开展“打击制售假劣林草种苗和侵犯林业植物新品种权”、“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专项行动”、“清风行动”、“网剑行动”、“网盾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加大了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四是加强宣传引导。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送法下乡”等主题活动,通过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福建省种子条例》和野生植物保护宣传等材料,深入苗圃、学校、市场、餐饮店、商铺等重点场所开展宣传,提升民众的保护意识,为三明中草药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野生中药药材资源保存与基础研究初步形成。近年来,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对三明中草药种质资源的收集非常重视,常年收集石斛、金线莲、黄精等中药材的种植资源2000多份进行保存、扩繁、育种、科研等工作,已利用所收集保存的资源选育出不同品种中药材40多份提交农业农村部,林草局进行植物新品种保护,获得授权9项。目前,我市药材种质资源平台多为自发组织,缺乏国家及省级平台认证与资金支持,平台硬件条件较弱,特别是针对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与鉴定研究工作所需的硬件设备缺乏,严重阻碍特色药用植物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同时相关业务技术人员有限,部门间缺乏沟通联动,仅针对有限几种中草药资源进行收集保存,下一步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设置中药材(包括野生中草药)管理专门机构,编制配备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尽快建立完善三明市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以三明农科院、三明学院等为核心,联合林业、农业、卫健、市场监督等有关部门对三明市野生中草药资源进行全面地、系统地收集与保护,做好中药资源及野生中草药普查、保护、开发工作,特别要合理收集稀有濒危种、特有种、有重要经济价值及科学价值的野生中草药样本,整合资源信息,保护野生中草药资源,保护种群数量和基因多样性,促进我市中草药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我市野生中草药的分布、产量、生长变化,掌握中药资源家底,建立我市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建立一套野生中草药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形成长效监管机制,为三明市乃至福建省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四、加强品牌建设,建立科普平台,促进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我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78.83%,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物多样性丰富,适合药用植物生长,天然药用生物资源种类多、质量好、贮量大,境内的建莲、宁化薏仁、明溪清流淮山是传统的优势特色产业,已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农业品牌;全市的人工种植药材品种达30多个,草珊瑚、黄精、虎杖、建莲、薏米、葛根等6个品种种植基地通过中国中药协会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评审认定为“优质道地药材基地”;“建宁白莲”、“明溪淮山”、“安砂小薯”、“大田金姜”、“永安金线莲”、“三元草珊瑚”、“宁化薏米”、“淮土茶油”、“泰宁铁皮石斛”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明溪、三元、永安、建宁、宁化分别被授予中国“红豆杉之乡”“草珊瑚之乡”“黄精之乡”“金线莲之乡”“建莲之乡”“薏米之乡”和“虎杖之乡”,经过多年的培育,已形成良好的中药材品牌及品牌效益。同时,各地建立科普基地。依托三明医科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三明“明八味”产业研究院,建设“福九味”文化体验中心。在岩前镇源楠园收集药用植物400余个,建立科普示范基地,经常性开展科普宣讲活动。明溪县福建省大山金线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根据有关项目要求,位于明溪县城中心区域建立了中药材科普教学基地,成为企业为主体的中药材科普宣传基地。下一步将加强与省、市科研院所、高校的交流合作,建设更多科研和科普示范基地,完善配套设施,开发中医药观光旅游和养生保健、健康养老等项目,通过对野生中草药资源的收集、驯化、组培开发、规模生产,建设三明特色野生中药材示范基地,结合品牌宣传,将我市中草药(包括野生中草药)资源概况、保存、保护情况及野生中草药保护的法律法规等,深入学校、机关、社区、农村等地开展宣传,对中小学进行科普教育,提高中医药的知晓度,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提升群众健康意识,推动我市野生中草药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促进中草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今后,我局将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本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入贯彻落实相关保护野生植物、中草药的法律法规,从宣传、保护措施、惩治措施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推进野生中草药开发保护工作,利用我国野生中草药普查,进行大数据分析,掌握我市野生中草药的分布、产量、生长点的变化,为我市中药材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尽快建立一批有道地药材特色的标准种植示范基地,积极促进我市野生中草药资源收集、保护、开发,尽快建立全面的、系统的三明市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库,加快中药材规范健康生产。
感谢你们对农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李光明
联 系 人:罗应贵
联系电话:8222421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2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