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SM00118-0400-2024-00011
- 备注/文号: 明农函〔2024〕50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4-05-20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郑季武代表:
《关于扶持专业合作社推动我市成为地道中药种植新力量的建议》(第0052号)收悉,我单位的办理意见如下:
关于以扶持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林下种植,打好“规模战”:目前,全市中草药材种植面积约13.3万亩、产量5.3万吨,其中大田种植品种有露地种植的建莲、薏米、淮山,以及设施栽培的金线莲、黄精、重楼、铁皮石触、三叶青等30余种,其中建宁通心白莲面积近5万亩,产量3000余吨,占全省50%左右,建宁县建莲、明溪县金线莲与灵芝列入农业农村部“福九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分别获得2000万元和1000万元的资金扶持,占全省扶持资金30%。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有中草药种植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约290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0家,全市注册为中草药材种植和其它中药材种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61家,有5家中药材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评省级示范社称号。2022年三明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三明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明政规〔2022〕3号文,明确在三明市域内建设50亩以上道地药材规范化全过程可追溯种植基地进行奖励,产品符合国家或省级标准的,经评审合格给予每个种植基地25万元奖励,每个单位每年支持额度不超过50万元。积极争取省级以上资金支持,2023年度有6家经营主体获批省级全程可追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补助资金300万元,占全省1/4。同时为降低生产风险,各地也在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如建宁县莲子政策保险,2023年参保莲子面积4704.5亩(不含贫困户的),保费235225元,县财政承担保费50%,省承担30%,农户出20%。有效地降低莲农自然风险,保护莲农生产积极性,有力推动我市中药材生产基地健康规模化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药材种植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市级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规定给予项目建设补助,增强合作社的经营活力和实力。同时,鼓励和推荐经营主体申报省级全程可追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等建设项目获取政策资金支持,持续推进规模基地标准化生产。
关于以扶持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动地道药材高端化,打好“品牌战”:我市草珊瑚、黄精、虎杖、建莲、薏米、葛根等6个品种种植基地通过中国中药协会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评审认定为“优质道地药材基地”;“建莲”“明溪淮山”“安砂小薯”“大田金姜”“永安金线莲”“三元草珊瑚”“宁化薏米”“泰宁铁皮石斛”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三元、梅列、永安、建宁分别被授予中国“草珊瑚之乡”“黄精之乡”“金线莲之乡”“建莲之乡”“薏米之乡”,经过多年的培育,已形成良好的中药材品牌及品牌效益。近年来,“明八味”评选与品牌的打造,突显了我市特色与优势的中药材,有力地助推地方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事业,其中“建宁通心白莲制作技艺”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宁通心白莲”证明商标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建莲入选品牌闽产药材“福九味”首位。今后,我们将继续整合资源,加强“福九味”“明八味”等品牌宣传与推介,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各种展示、展销、推介活动,不断提升我市特色药材品牌影响力,以品牌引领我市中药材高质量发展。
关于以扶持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文旅科普产业,打好“人才战”: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各地重视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一是加强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2016年以来,以实施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为依托,举办包括中药材莲子(建莲)、猕猴桃、薏米、淮山在内的管理与栽培技所有培训班60余期,3000余人(次),培训培养了一批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和经营管理型人才;二是建设科普基地。建宁县建设了中国建莲文化馆,成立建莲文化研究会,编撰了《建莲甲天下》、《中国·建莲》和《建莲古事》等建莲专著。依托三明医科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三明“明八味”产业研究院,建设“福九味”文化体验中心。在岩前镇源楠园收集药用植物400余个,建立科普示范基地,经常性开展科普宣讲活动。明溪县福建省大山金线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根据有关项目要求,位于明溪县城中心区域建立了中药材科普教学基地,成为企业为主体的中药材科普宣传基地。今后,我们将加强与省、市科研院所、高校的交流合作,建设更多科研和科普示范基地,完善配套设施,开发中医药观光旅游和养生保健、健康养老等项目,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感谢您对农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李光明
联 系 人:罗应贵
联系电话:8222421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2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