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SM00118-0400-2025-00017
- 备注/文号: 明农函〔2025〕48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5-05-28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九三学社三明市委员会:
《关于稳步提升我市低效耕地质量的建议》(第20251064号)收悉,由我单位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近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清查,掌握耕地现状。2023年,市自然资源局和农业农村局紧密协作,共同开展了未耕种耕地现状调查和复垦复耕工作,指导各县(市、区)摸清未耕种耕地的位置、面积、类型等信息,为后续的耕地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开展复垦复耕。
(二)宣传引导,增强保护意识。近年来,为切实提升全民耕地保护意识,开展耕地保护宣传工作。一是积极创新宣传形式,策划制作微电影、情景演绎、案例分析等视频短片,借助抖音、融媒体等新媒体力量进行广泛传播,有效扩大宣传覆盖面。二是深入乡村一线,通过流动宣传车巡回播放耕地保护知识、张贴宣传海报、进村入户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让耕地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三是开展主题宣传,以全国土地日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耕地保护主题宣教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营造耕地保护良好氛围。
(三)项目推动,提升耕地质量。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进耕地质量提升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加强科学施肥技术推广,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自2019年,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建成高标准农田114.2万亩,新建或改建灌溉渠道、排渍沟和排洪沟6249千米,新建或改建田间道路8479千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达37.8万亩,新增和改善排水面积达19.94万亩,平整土地0.5万亩。通过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田块整治、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部分耕地基础设施不配套和质量不高等问题,改善了项目区农田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推动了农田的宜机化水平,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提升了农户的种粮的积极性。
(四)分类处置,优化耕地利用。在处理“非粮化”耕地问题上,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分类稳妥处置存量,遏制增量。一是稳妥处置耕地“非粮化”问题。对盛果期、生长期果树林木留足过渡期,引导25度以上陡坡等不宜耕种耕地逐步退出,并在条件优渥区域补充耕地,提升整体质量,尊重群众意愿,坚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防止“一刀切”强行复垦复耕行为。二是严管补充耕地项目选址。多部门制定出台《三明市补充耕地项目实施方案审查工作方案》,对新立项补充耕地项目选址实行多部门联审机制,从坡度、水源、交通、连片性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补充的耕地质量可靠、生态安全。三是指导设施农业合理用地。2024年,市自然资源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和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建立了设施农业用地准入正负面清单,农机存放、烘干晾晒、清洗分拣等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用地类型,都属于设施农业用地范围。符合条件的设施农业用地,确需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一般耕地的,在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后,可办理设施农业用地备案手续。
(五)政策支持,鼓励耕地流转。三明市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2024年底,全市农户承包地流转面积达87万亩,同比增长0.1万亩,流转率为34.1%。通过政策倾斜,鼓励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在流转形式上,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多种模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如沙县区建立18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农户增收。监管层面,强化工商资本流转土地审查审核,规范合同签订与鉴证,完成4812份合同上报备案,并排查行政手段推动流转等问题。此外,稳步推进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展解决承包耕地细碎化问题机制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市自然资源局将从多维度发力,进一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持续优化耕地空间布局,提升“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效能。在规范占补平衡方面,加强补充耕地项目全流程监管,确保新增耕地数量真实、质量可靠,同时,对低效利用、闲置的耕地资源进行整合,提升耕地整体利用效率,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协同保护与提升。
(二)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后续将从多维度拓展宣传工作,提升社会各界耕地保护意识,在宣传内容上,一是深入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结合典型案例,剖析违法占用耕地的法律后果与整治措施;二是细化耕地占补平衡、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政策要求,让群众清晰了解耕地保护红线;三是加强政策宣传与落实,深入解读土地流转等政策,确保农民充分了解政策红利,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激发其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三)强化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农业农村局将根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高标准农田提档升级建设指南的通知》和《三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三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田块整治和田间道路建设,打牢“宜机化”基础,进一步完善山垅田和梯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粮食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四)持续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耕地质量提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持续开展。一是开展有机质提升行动,鼓励农户增施商品有机肥、推广紫云英、苕子等绿肥作物种植、积极推进秸秆粉碎还田等技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二是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修复,全力推进尤溪县、宁化县酸化耕地治理项目,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确保全市65个监测点正常运行,定期采集土壤样本,监测土壤养分、pH值等指标。三是深化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持续推进化肥控量增效,建设“三新”示范县,巩固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全面推行化肥投入定额制,精准控制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五)优化耕地流转支持政策。今后,将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一是持续创新土地流转形式,探索更多符合本地实际的流转模式,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强化监管力度,完善流转土地的监管机制,严格审查审核,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管理,确保合同规范、执行到位。三是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搭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服务体系,完善交易规则,扩大交易品种,为土地流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平台。四是深化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总结经验并推广,拓宽农业融资渠道。
感谢贵单位对我市耕地保护和农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领导署名:李光明
联 系 人:李荟星
联系电话:0598-8265402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