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00118-0400-2025-00021
  • 备注/文号: 明农函〔2025〕56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5-06-10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025107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5-06-12 18:07

答复类别:A

   

黄小荣委员:

  《关于推进三明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51070号)收悉。由我单位会同市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发改委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三明金融监管分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近年来,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工作,紧抓省委、省政府支持打造三明“中国稻种基地”这一重大机遇,从种源入手,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将种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连续7年稳居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第一大市。培育了建宁、泰宁、宁化,尤溪4个国家级制种大县。2024年全市制种面积37.5万亩、产量7.8万吨,面积、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稻种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如提案所述,我市种业在育种创新、管理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我们采纳了您的建议,努力补足短板,推进全市种业高质量发展,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关于将种子产业列入“十五五”规划。福建省“十三五”“十四五”均将三明“中国稻种基地”列入规划布局。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我市积极谋划种业相关项目,力争将三明列入国家和省“十五五”规划。国家和省级方面,20247月,刘旭、谢华安等19名院士联名发出《关于加快推进三明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高质量发展的倡议书》,提出建议将“三明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十五五”规划,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和福建省政府的积极响应。相关部委复函表示,拟将三明市“十五五”全国种业基地规划布局,并在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项目安排予以倾斜支持。今年以来,市领导已多次前往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沟通对接,推进相关事项落实,得到积极回应。市级规划方面,我市已委托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院开展“十五五”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初步完成规划初稿。建宁、泰宁、尤溪、宁化等县,正在谋划编制“十五五”国家制种大县建设规划。将乐、沙县、明溪等县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准备国家级制种大县申报材料。同时,我局会同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谋划三明市“十五五”种业项目和规划建议,并报送国家相关部委和省发改委、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力争将三明列入“十五五”规划。

  二、关于健全和完善制种保险相关内容。一是扩大制种保险的覆盖面。我市高度重视水稻制种保险工作,严格落实水稻制种保险扶持政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组织开展水稻制种保险工作。以充分尊重农户投保意愿为前提,不强制农户投保,做到愿保尽保。农户承担的保费应由农户自行向保险机构或委托村级组织缴纳,制种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代缴(代垫)的保费事后向制种投保的农户收取。2024年全市水稻制种保险参保面积达31.7万亩,比2023年增加近2万亩,参保比例达84.5%。二是完善保险赔付认定机制。20253月新出台的《关于做好水稻制种保险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支持第三方福建省种子协会设立制种保险查勘定损专家库的举措。目前,省种子协会已开展专家库组建工作,涵盖农业、气象、保险等领域专家,确保逢重大天气灾害发生时,能迅速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查勘和损失评估,并由农业主管、保险机构、种子协会和农户代表组成争议调解委员会,确定理赔标准,确保争议能够快速、公正解决。目前,我市已有18名专家入库。三是关于协调提高保险赔付额度。2022年,我市出台《关于做好2022年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工作的通知》率先将制种保险金额由每亩1200元提高至1600元。同年,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印发《关于做好水稻制种保险工作的通知》,制种保险金额提高至每亩1600元。2025年《关于做好水稻制种保险工作的通知》(闽农计〔20252号),再次明确每亩制种保险金额1600元,保险费率7%,保费112 元。我市将贯彻落实省级制种保险政策,并根据实际需求,积极向省上有关部门反馈,进一步提高制种保险额度。四是优化保险营商环境。我市严格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关于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闽农计函〔2024129)文件公布的遴选结果确定承保机构为人保财险、人寿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大地财险等6家公司。遴选结果有效期为202511日起至20291231日止。同时,确定了相关承保机构的承保县域,每个县级行政区域承保机构数量不超过3家。各中选承保机构在承保县域内均要开展遴选险种范围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在推广种业保险过程中享受公平待遇,不得选择性开展保险业务。

  三、关于打造试点示范争取政策支持。一是支持基础条件好的县打造全国典型示范。我市出资支持建宁、宁化、泰宁、尤溪等制种大县建设高标准制种示范展示基地,已建成500亩以上连片示范基地4片,强化田间工程、育秧设施、农业气象站、田间物联网、虫情采集器等物联网感知设备等种业基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打造为全国典型种业示范基地。二是支持有条件的县打造全省、全市种业先进县。目前建宁、泰宁、尤溪、宁化4县已列入国家级制种大县名单,将乐、沙县、明溪等县正在准备申报材料,力争进入国家队。我市将进一步强化支持,将现代种业产业链作为市重点产业链,指导各制种大县做好“十五五”规划和种子项目建设,推进种业大县建设。三是加大政策争取力度。近期,我市积极向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及省级有关部门对接,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今年1月,省政府已明确,“十五五”期间继续每年安排2000万元支持三明打造“中国稻种基地”。5月,农业农村部下达我市国家制种大县奖励扶持资金8000万元,其中建宁5000万元、泰宁、尤溪、宁化各1000万元。我市将持续争取更多种业项目、政策、资金惠及需要的地区。

  四、关于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研发力度。一是着力引进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我市明确对符合相关条件落地我市的种业龙头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扶持,推动种业龙头先正达集团中国入驻建宁,大北农集团与宁化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隆平高科、荃银高科、中种集团等13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在三明建立种子生产基地。我们将充分把握国家支持、沪明合作、山海协作等工作契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实力雄厚的种业龙头企业。同时,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增强种业龙头集聚效应,争取打造种业阵型企业。二是着手挖掘内部潜力。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开展品种研发等种业科研工作,如每年安排350万元支持三明企业开展水稻区域联合体试验,提升品种审定效率;对企业建设科研创新实验室、育种基地等项目予以资金补助;对企业育成新品种通过审定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予以资金奖励等,积极鼓励本土企业研发培育优质新品种。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390多个水稻新品种通过审定,核心竞争力提升。三是关于探索开设种业专业。目前,福建农林大学已开设“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作物遗传育种”“农艺与种业”研究生专业,能较好满足种业专业人才教育需求;我市辖区内的三明市农业学校、大田职业中专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已开设“园艺技术”“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农业类专业。围绕我市种业产业发展需求,我市依托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为牵头学校,协助建宁县成立三明市“现代农(种)业”市域产教联合体。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推动该产教联合体申报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充分激发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职能,进一步满足种业产业对优质人才资源的需求。

  五、关于加大现有机械的改良力度。我市连续多年在重点制种县开展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试验示范,与华南农业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农机生产企业等机构合作,探索引进、改良、推广适宜本地制种使用的新型农机。从杂交水稻制种播、种、管、收等各关键环节入手,推广如父本机械割除、机械精量穴播种、母本高速机插、机械直播、机械抛秧、父母本同步机插、父本机插同步母本直播、农用无人机田间管理、种子高效机械烘干等技术。现已有更多适宜丘陵地区的农业机具投入使用,有效提高制种机械化水平,全市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率达83%。但如您所述,授粉、除杂等制种环节仍较多依赖人工。下一步,我市将与机械厂商、科研机构沟通对接,持续推进制种装备智能化升级,争取早日攻克难题,全面提高种子生产现代化水平,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种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李光明
  联 系 人:李齐向
    联系电话:0598-5100331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