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泰宁县工业园区盛源食品加工厂,工人正忙着切割笋片、包装、打包装箱,公司总经理盛立平在向客户介绍公司生产的系列笋制品。 从学会做泡笋到自己在安溪、泰宁拥有两个笋加工厂,盛立平走过了20多年创业路。
返乡投资 为笋农排忧
泰宁是中国竹笋之乡,毛竹面积达30万亩,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大田乡现有毛竹林5万亩,年产毛竹80万余根、鲜笋6000余吨,产值达6000余万元,被誉为“笋竹之乡”。
2021年,大田乡通过招商引资,向在闽南做笋干美食的盛立平伸出橄榄枝。
盛立平实地考察后,选择了当地一家笋竹专业合作社作为合作伙伴,盛立平负责投资、销售,公司挂靠在他名下,笋竹专业合作社作为委托商,负责产品收购、代加工。盛立平的投资,有效地促进当地笋干原材料的销售,提高了笋农的效益。
结缘笋干 闽南创业
盛立平祖籍泉州南安,上世纪60年代,南安山美水库建设,他的爷爷携妻儿移民来到泰宁县大布乡官江村落户,父亲娶泰宁当地人为妻。1982年,盛立平出生,两地基因让他成了会讲闽南话的泰宁人,会讲泰宁话的闽南人。
官江村位于大金湖畔。过去,库区将村里良田、道路淹没,造成村民生活贫困。
盛立平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困没有继续上学,小小少年下湖捕过鱼、学摩托车维修、开过摩托车维修店。
2000年,父亲携全家搬迁回南安。盛立平到北京的装修公司做管理员,月薪8000元。2002年北京发生“非典”,他返回南安,在姑姑开的批发部打工,学会了制作泡笋。一年后,独自到晋江开火锅店,认识了茶乡安溪姑娘小曾,成了家。
火锅店生意不温不火,3年后他将店盘了,回到故乡泰宁,开了一家茶叶店。随着泰宁旅游兴旺,兴起晚茶热,盛立平把握商机又开起了一家“五谷夜市”,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6月18日,泰宁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将临河的“五谷夜市”冲得不见踪影,损失30余万元。
遭遇挫折,盛立平没有气馁,与妻子一边经营茶店,一边寻找商机。这年春节,他与妻子回安溪过年,发现安溪人爱吃笋食品,当地居然没有笋食品加工企业。商机不容错过,于是他和妻子商量,办个笋干加工厂。
盛立平把厂址选在安溪,从泰宁进笋干原材料到安溪,又从安溪进茶叶到泰宁,可节省配送成本,一举两得。他注册了“绿竹乡”商标,起初与小舅子一起经营,3年后,单独经营,年获纯利20余万元。
2018年,他扩大规模,成立了“绿竹香生态笋竹有限公司”,自己担任法人与总经理。原料也从泰宁扩大到湖南、南平、建瓯等地。产品以烟熏笋为主,冬笋、烤笋、小竹笋为辅。烟熏笋吃起来有烟熏味,香、脆、口感好,深受顾客喜爱。产品以线下实体店、农贸市场、大型批发市场为主,主要销往泉州、厦门、漳州、莆田等地及安溪当地销售。
一家小微企业对盛立平来说不是上限,他有更高更大的梦想。
系列开发 打响品牌
2020年返乡后,盛立平与大田乡笋竹专业合作社合作了一年,恰逢疫情,由于疫情防控,企业经营得并不是很顺畅,2021年后又在县城某公司进行代加工。
疫情防控放开后,盛立平立即投资1000万元,在泰宁工业园区租下厂房,成立福建省泰宁县盛源食品有限公司,9月中旬公司正式开业。
公司的原材料主要来自泰宁、尤溪、建瓯等地,生产原味笋丝、糯米笋、纸片笋、炭烤笋尖、清水笋、原味烟笋丝、农家烟笋等10余个系列笋丝,月产量达30多吨,营业额50万元,纯利15万元。产品通过固定客户、商超,借助三明老字号“暖菇”品牌、电商平台,销往闽南、上海、广东、浙江等地。
眼下,盛立平稳定好泉州安溪笋干食品加工,把主要精力放在泰宁的盛源食品。“企业刚起步,今后要立足资源优势,打响中国竹笋之乡这个品牌,做强做大做精泰宁笋食品加工,回报家乡,回报笋农。”盛立平信心十足地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