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何以赋能乡村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4-03-21 15:25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新征程上,要发挥乡村的生态优势,积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奠定乡村生态振兴基调。一是科学合理编制乡村建设规划。统筹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名村保护规划、传统村落风貌保护规划等,实行“多规合一”,合理划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断优化村庄功能布局,使乡村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二是统筹乡村风貌保护和乡村开发利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充分挖掘乡村的乡土文化特征,尽量保持乡村有别于城镇的特色风貌,突出乡土味,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三是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惠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组织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相关的惠民产业,将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夯实乡村生态振兴基础。一方面,聚焦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以治理垃圾、污水、厕所和村容村貌为重点,加强庭院环境整治,美化公共空间,创造干净整洁、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另一方面,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增强乡村生态振兴动能。推进乡村产业生态化,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一方面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探索“生态+”复合业态,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地区,应下大力气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着力对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发展循环低碳农业,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发生产。在农业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发展农耕体验、田园观光、研学教育等特色休闲农业。在具有特色乡土文化的地区,可探索发展“生态+红色”文化旅游、“生态+民俗”体验旅游等。同时,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乡村产业发展业态。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发展有机绿色农业。以清洁生产为技术创新的导向,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加快推进传统乡村工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对乡村服务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加强生态商业、生态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发展。

  基层群众积极参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行动,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在乡村绿色旅游观光活动中,多培养本土导游,让村民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自身参与的实践,讲解生态赋能乡村发展带来的蝶变,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生态文明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践行者和宣传者,形成绿色环保、低碳循环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养成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营造乡村生态振兴人人参与、人人共建的良好氛围。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