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起伏的特早蜜桔林,挂满了丰收的果子;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承载着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新希望;精心打造的家门口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秋季永安,行走曹远,多种多样的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模式,成为乡村振兴一道亮丽风景线。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曹远镇以“爱拼敢赢”的行动自觉,立足实际、先行先试,着力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径,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与农户“双增收”,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庄美、百姓富的新路子。
盘活存量 唤醒沉睡资源
大河有水小河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上,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一道时代必答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我们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把强集体与富百姓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因村制宜、因村施策,盘活各种资源要素,选准产业发展路子,让村集体家底越来越厚、群众腰包越来越鼓,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曹远镇党委书记刘国华说。
2020年,永安市曹远闽台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园区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高峰时有7家企业入驻。目前,受经济下行影响,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接续发展乏力,闲置的厂房不断增加。
如何盘活存量资产,唤醒园区沉睡资源?
“我们以永安市曹远闽台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股权回购为契机,由镇属企业永安市大兴工业园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牵头,采取‘村集体+镇属企业’联合投资模式,引导全镇22个行政村资金入股,以不低于6%的股权分红收益,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曹远镇镇长钟宇说。
扎实的工业基础,是曹远镇发展潜力所在,也是吸引企业入驻闽台园区的重要因素。
永安市燕江酒业有限公司2010年入驻闽台园区,公司坚持纯天然手工酿造和现代工艺相结合,目前有10多个酒类品种,年产值近300万元,“老吉山”品牌荣获三明市知名商标。
“我们目前有10余名工人,一年消耗的糯米、大米、红曲等原料100多吨。”永安市燕江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卓承宇说,公司刚入驻时,每年租金6万元,目前增加到11万元。
卓承宇是浙江温州人,从事酿酒生产30多年。永安吉山悠久的酿酒历史,曹远镇良好的营商环境,持续打响的“吉山红”老酒品牌,让卓承宇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引进一家企业,带动一方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目前,闽台园区年租金等收益约40万元,如果能引进更多企业落地,效益将持续提升。
曹远镇在服务好园区现有企业的同时,进一步梳理明晰园区招商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来,曹远镇已开展招商引资活动4次,加快推动一批项目落地,提升闽台园区企业入驻率和土地利用率。
园区发展有潜力,村集体经济增收路更宽。镇里召集各村召开联席会议,引导各村入股闽台园,根据园区收益,按照投入资金比例进行股份分红。
“镇里非常重视闽台园区发展,我们对园区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东风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廖昌佑说。
目前,霞鹤村、东风村、水尾村等村已达成260多万元入股意向,其余各村纷纷响应入股。
整合闲置资产,激活沉睡资源一池春水,曹远镇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收益,为加快共同富裕步伐注入新动力。
培育增量 做足产业文章
一手抓存量盘活,一手抓增量培育,曹远镇坚持存量、增量“两手抓”,推动村集体经济上新台阶。
“我们坚持分类指导,精准破解难题,加快现代特色农业、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做大‘蛋糕’,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刘国华说。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走进坐落在半山腰的陈坑村,站在村里新建的果蔬交易中心,映入眼帘的是村民们正在进行特早蜜分拣、装车的忙碌景象。
陈坑村从2008年开始种植特早蜜桔,最初种植面积100多亩。2015年以来,随着市场行情越来越好,村民种植积极性大幅提升,目前全村种植特早蜜桔1100多亩,被列入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去年全村特早蜜产量900多万斤,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陈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余兴进说,今年行情也不错,批发价每斤最高3.8元。
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村财却捉襟见肘。“目前村财的收入较单一,除了每年固定的7500元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外,想要增加收入,就得想各种办法。”余兴进说。
陈坑村海拔300米,四面环山,像沉底的大坑,因地理区位像“沉坑”而得“陈坑”之名。独特的小气候,为发展特早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村117户,90%的农户都种植特早蜜,存在管理较为粗放、种植技术不够成熟等发展瓶颈。”余兴进说。
如何把特色产业做优、做强?
“我们立足当地海拔、水土、气候等优势条件,以陈坑村特早蜜桔产业为纽带,采取‘村集体领办’模式,打造汶洲片区蜜桔种植项目,引进优良品种,示范带动本地特早蜜桔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钟宇说。
在陈坑村,有一片新种植的特早蜜桔是从重庆引进的“春健”新品种,种植面积25亩,今年年底可以挂果。
试点示范,逐步推广。汶洲片区蜜桔种植项目计划投资400万元,流转土地130亩,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50余万元,利润可达60万元以上,有力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曹远镇目前已投入资金100万元,完成果蔬中心改造提升,邀请农业专家、科技特派员现场教学,引导种植户参加种植技能培训。
一片果林承载增收新希望,一抹风景为村财增收带来新转机。
今年7月,永安市永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曹远镇达成协议,承接霞鹤村生态休闲及文旅资产合作运营项目。
霞出九龙溪,鹤鸣天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业态,为霞鹤村文旅产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但由于此前运营团队不力,产业发展止步不前,直接影响村集体和村民收益。
根据协议,在永安市霞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牵头下,霞鹤村以现有生态休闲及文旅资产入股,前5年收取固定承包经营费用,第6年起,根据盈利情况进行股权分红。
“目前网红露营基地和亲子游乐拖拉机体验基地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旅游业态更丰富,吸引游客越多,村里和新的运营团队就能够相互促进,实现共赢。”霞鹤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黄吉杰说。
产业带动,做大增量,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注入新动能。
激活变量 找准发展路子
坚持在“特”字上做文章、找出路,曹远镇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子越走越宽广。
“我们整合各类资源,用足用好政策,找准发展路子,以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刘国华说。
初秋的雨后,走进东风村上洋岩油茶基地,一畦畦平整的黄土地上,一株株油茶树郁郁葱茐,长势良好。
此前,这里是一片荒地。20世纪80年代,东风村把这片地承包给建福水泥厂,作为水泥配料取土点,后来因为泥土硅含量太高,水泥厂放弃取土,土地闲置了下来。
油茶基地边上,沟壑纵横,杂草丛生,依稀可见当年取土留下的印痕。
“村财紧巴巴的,这片地又荒废了10多年,经过和水泥厂协商,同意归还村里。”廖昌佑说,拿到地后,经过土质分析,适合种油茶,目前村集体已经承包经营了120亩。
找准产业发展路子,增收致富有奔头。曹远镇以省级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补助资金200万元为契机,由东风片区党委牵头,采取“片区党委+村集体+合作社”模式,发展油茶种植项目,带动片区村的村集体经济增收。
根据项目规划,片区党委将流转承包土地500亩种植油茶,配套建设油茶加工厂与交易中心,村集体以资金、土地折股量化等方式入股。
“东风村是片区领建村,片区内还有大源、吴家坊、上曹等3个村,我们要充分挖掘整合片区资源,实现抱团发展。”东风片区党委书记谢明好曾连续7届担任东风村党支部书记,油茶项目实施后,她对片区未来充满信心。
油茶从种植期、初产期到盛产期,大约需要8年时间,如何统筹解决项目“远水”和村集体经济增收“近渴”问题?
片区党委经过研究,决定从省级扶持资金列支70万元,投入曹远闽台园区入股经营项目,参与园区股权回购、土地租赁、招商引资等活动。
“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殷殷嘱托犹在耳边,片区党委按照每村5万元标准,从省级扶持资金中列支20万元投入片区农业项目,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并将其中的40亩收益,作为村集体入股分红。
思路一新天地宽。曹远镇还以东风村片区为试点,由片区党委统一流转各村土地,引入专业团队承包经营,破解土地流转中条块分割、租金差异等问题。
今年,东风片区党委流转400亩土地后,廖昌佑带头承包经营,聘请建宁县制种专业团队,以“烟+制种”模式经营,除了土地流转租金外,每亩地还上交50元土地管理费给片区党委,带动了村集体、村民和制种专业团队增收。
坚持示范带动,探索多元化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特色产业蓬勃兴起,村民共享红利收入,东风村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增收致富新路。
乘风破浪争头渡,未待扬鞭自奋蹄。立足新起点,曹远镇以创新为帆、以奋斗划桨,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绿水青山间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