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明日报》经济纵横栏目以《盘活“沉睡”资源闲置农房变“招财屋”》为题,报道了沙县区凤岗街道西霞村大胆创新,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建立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机制,将闲置宅房委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或流转第三方经营等,探索多形式盘活农村集体和农户闲置资产、资源,形成农村闲置资产盘活利用的有效形式和经营模式,吸引更多“新农人”和“农创客”等社会资本返乡下乡创业,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读后,很受启发。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空心化”明显。正如报道中所说,作为典型的城郊村,西霞村村民外出经营小吃、学生到城区上学,村里的住宅、校舍、生产用房等资产长期被闲置。
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是坚持和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背景下,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探索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新路径,让农村闲置的资产、资源变现增值,拓宽农村农民致富路,大有文章可做。西霞村探索盘活“沉睡”的闲置资产资源多渠道利用模式,值得借鉴。
盘活农村闲置的老旧小资产、资源,是增加农村集体和村民资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正如报道中所说:西霞村通过将村里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交易,有效促进集体闲置宅房盘活利用,增加了收入。村财多了,能为村民办的事就更多了,新修的幸福院为村里老人提供了休闲的好场所,改造后的田间路让农忙时机械耕作更加便利,增设的健身设施和微公园成为孩子们的游乐园……一件件民生实事让村民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盘活农村闲置的老旧小设施资产、资源,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形式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和资源。这些年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外出打工,一些农村农房空置率高等问题逐渐显现。如何唤醒这些“沉睡”的资产,发挥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西霞村进行了有益尝试。为了让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更加规范有序,立足大量劳动力外出经营小吃的村情,挨家挨户摸清闲置宅房底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协议,通过村集体策划、经营或流转给第三方经营。将闲置的农房连片流转给农旅发展公司使用,用以建设民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将闲置资产化散为聚,有效破解了农村闲置农房盘活难题。
相比城区,乡村受地理位置、资金投入等限制,一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村部、礼堂、旧居等设施因时代变化逐渐闲置,失去了原本的功能,还存在着安全隐患,老建筑成了新问题。为此,要像西霞村那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激活闲置财产。要深入发掘“一村一品一特色”美丽乡村内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规划,让“沉睡”资源、资产变活,变废为宝,一物多用。让闲置的资产资源发挥更大作用,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为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