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笔,书写乡村“致富经”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5-01-24 11:35

  1月20日,走进永安市燕东街道的东门广场,只见色彩绚丽的集装箱商铺错落有致地摆放着,集装箱夜市已成为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永安市创新实施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领办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又一生动实例。

  过去一年,永安市强化党建引领和示范带动,大胆探索村(居)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领办了44个项目,使151个行政村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这为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了坚实保障,也走出了一条具有永安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路。

  盘活资源 培育稳定增收新引擎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至关重要。

  永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显城表示:“我们紧抓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轴心’作用,通过力量保障、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等多种手段,为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壮大注入新活力。”

  燕东街道东门广场,曾是一处闲置十多年的破旧厂房,其脏乱差的环境成为城市治理的一大“伤疤”。

  燕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振金说:“我们坚持大抓基层的导向,以党工委书记领办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为契机,勇敢探索‘片区党委+第三方企业’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优质企业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致力于打造具有燕东特色的铁路商业文化经济圈。”

  燕东街道以跨村(居)联建为载体,整合东郊、新桥、麻岭3个村和东门社区,投入1000万元资金,打造集夜间经济、特色餐饮、铁路文化展示、亲子主题乐园、休闲体验空间等于一体的商业新地标,有效盘活了近13亩闲置土地。

  永安炘瑜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入股该项目,并组建专业团队进行运营。目前,一个个集装箱营业点正陆续进入装修阶段,准备迎接蛇年新春的到来。

  作为永安首个以铁路文化为主题的网红打卡点,项目投入使用后,将极大改善周边环境面貌。预计每年可为3个入股村集体带来8万至12万元的收入,并辐射带动东门社区每年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以上。

  通过盘活一处资源,做优一个项目,带动一方发展,有效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

  目前,永安市已推动52个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累计盘活撂荒地3600亩,流转耕地4200亩。同时,积极探索天然林集中收储经营、竹材分解点配套建设等增收新途径,有效盘活了一批“沉睡资源”。

  做优产业 拓宽强村富民新路径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源泉。

  走进永安市小陶镇特早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果蔬交易中心,柑橘果筐生产线旁,崭新的果筐整齐摆放。

  柑橘产业是小陶镇的农业主导产业,全镇种植总面积达38500亩,总产量10万吨,总产值5.64亿元,呈现出“村村有、户户种、人人享”的良好态势。然而,经营分散、组织程度低等问题,导致了“村民富、村财弱”的尴尬局面。

  “我们大胆探索跨村联建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新路径,通过构建‘党委引领、协会联动、企业运营’的柑橘产业发展新模式,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小陶镇党委书记吴雅婷表示。

  那么,跨村联建如何实施呢?全镇7个柑橘高产能村、满天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特早蜜产销协会等多个党支部,联合成立了小陶特早蜜产业发展联合中心党委。

  在镇党委的指导下,联合中心党委策划建立了柑橘标准化种植示范区、老果园嫁接改造试验区等项目,并采取苏地村、松山村等9个村“捆绑”的方式,争取到省级扶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补助资金450万元。

  “跨村联建、村企捆绑,有效解决了村集体、企业、果农各自为战的问题,构建了育苗、种植、管理、销售‘四位一体’的产业联动发展新格局。”联合中心党委书记江继清介绍。

  为了做大做强柑橘产业,联合中心党委引进了福建省樱橘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租赁场地开展果筐生产合作,每年为村集体增加固定收入10万元以上。

  “我们计划再投入240万元,引进2条智能化生产线,提高产能,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江继清表示。

  黄澄澄的柑橘,已成为强村富民的“金果果”。永安市还以林竹、水稻、玉米等特色产业为纽带,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竹制产品产业展示区等园区的产业集聚优势,延链补链强链,精准策划了竹制品精深加工、水稻烘干加工、玉米秸秆粉碎等17个链上增收项目,推动农业产业与村集体经济互促共进。

  创新模式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从乡镇到街道,再到社区党委,书记领办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故事正在接续上演。

  走进燕北街道红山社区二楼,一幅幅照片、一组组数字,全面展示了社区党委创办社会企业、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新成果。

  “我们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架构基础上,由社区党委提议,经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决议,由社区居委会全额出资,成立了永安市益红社区服务有限公司,使社区具备了参与市场经营的主体资格。”燕北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罗联招介绍。

  红山社区有了自己的企业,那么这家企业经营什么呢?

  “一方面,我们经营好社区原有的办公场地;另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三明石油公司永安分公司、永安电信公司等共建单位的支持,通过项目转租、开展保洁服务等业务,增加公司收益。”红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筝说。

  如何让自办企业稳健运行、长远发展呢?

  红山社区干部担任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居民代表参与企业议事和决策,公司“三重一大”事项须上报街道并公示。

  社区经济组织从无到有,推动了社区造血功能由弱变强,实现了社区治理服务从被动到主动的可喜转变。

  “维护社区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公共卫生环境、实施公益服务项目等,都需要资金投入。现在公司每年有10万元收入,改变了以往依赖上级经费支持的被动局面,不仅提高了居民福祉,也极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林筝表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永安市成立了16家强村公司,策划了13个项目,各村联合投入资金3600余万元,辐射带动96个行政村实现增收,平均年收益率超过6%。同时,各村积极委托第三方兴办专业市场、仓储设施、民宿餐厅等项目17个,每年可增加收入5万至10万元。

  党建引领事业兴。书记领办项目让村集体经济之树茁壮成长,结出丰硕果实。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画卷,正在绿水青山间徐徐展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