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鹿南养 深山里走出致富路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5-02-06 09:00

  1月7日,走进泰宁县杉城镇大自然梅花鹿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鹿园生态休闲农场,阳光洒进茂密的树林里,微风袭来,树影斑驳,蜿蜒的乡间小道旁,几只体态优美、温顺可爱的梅花鹿在林间闲庭信步、悠然觅食。这群北方来的“客人”已经适应了南方的生活。偶然结缘 开启养鹿之旅

  今年59岁的廖财应与鹿结缘14年,早年间他当过农用车教练,涉足过房地产开发领域。在2010年的一次东北之行中,他与梅花鹿结下了不解之缘。原本计划考察房地产项目的廖财应,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参观了梅花鹿农场,这次参观让他深刻认识到梅花鹿市场的巨大潜力,梅花鹿全身是宝,可以尝试“北鹿南养”。

  为了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廖财应进行了一年的考察和学习。2011年12月,他花费数百万元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引进了第一批120头梅花鹿种,并专门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养鹿专家来管理鹿园。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夏季,50多头梅花鹿不适应南方炎热天气,不幸死亡。面对这一沉重打击,廖财应没有气馁。之后,他开启了紧张的学习模式,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与技术人员整天整夜地在鹿舍里仔细观察,认真了解、记录梅花鹿的习性和身体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除了当地夏季比较炎热这个气候问题,还有我们采用圈养的方式养殖,而圈养存在运动场地小或无运动场,通风不良或无遮拦,又无排粪排尿设施等问题,导致疾病较多且交叉感染问题突出。其次,由于基本是人工投放什么饲料梅花鹿就吃什么,往往饲料单一且营养不均衡。”廖财应介绍。

  此外,圈养的梅花鹿还容易出现食毛、啃土,误食烂布料、塑料薄膜等,致使体形消瘦,发病率增高,甚至出现“夏肥、秋壮、冬瘦、春死”的现象。最后,因缺乏运动、抵抗力弱使其生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死亡。

  为此,廖财应决定改变传统的圈养方式,采取放养、半野生的养殖模式,并将梅花鹿放养至外围山坡,同时安装喷水设备定时降温,以确保梅花鹿适应南方的炎热夏季。

  克服困难 壮大养殖规模

  随着鹿群数量的逐渐壮大,养殖场空间也日益紧张。这些年,廖财应的养殖基地经过了多次搬迁,从原来的八里桥搬迁到长兴村、际溪村,再到现在的三里村。梅花鹿的数量已从最初的100余只发展到近千只,廖财应的养殖基地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

  每当说起梅花鹿系列产品,廖财应总是侃侃而谈,“尤其是鹿茸,作为鹿身上的珍贵药材,药用价值极高,且保健功效甚好。鹿茸的摘取可是个技术活,必须在半小时内完成,并做好止血消毒工作,以预防鹿角部位出现感染。每年的7至9月是割鹿茸的最佳时节,这期间可以割取两次鹿茸……”廖财应细致地介绍。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梅花鹿的放养与繁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也使得产出的鹿系列产品价值远远高于市场上普通的产品。每年的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都有他的身影。公司的纯鹿茸、鹿心粉、鹿血酒等产品,凭借其优质的品质和独特的保健功效,受到顾客们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研制开发了鹿茸酒、鹿血酒、鹿鞭酒等系列营养保健酒,并有鹿肉、鹿茸胶囊、鹿茸茶等众多相关产品,每年产值150余万元。”廖财应说。

  转型升级 创新融合发展

  随着近年来同质化养殖和梅花鹿产品市场饱和,廖财应的大自然梅花鹿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他深知,要想让梅花鹿养殖事业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2023年,他在泉州市永春县进行实地考察时发现,将茶叶种植、旅游观光与梅花鹿养殖三者融合起来,可以打造出生态循环、文化熏陶与自然观赏相结合的全新经营模式。这一想法得到了合伙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他们共同成立了福建省雪山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永春县呈祥乡开始“茶旅鹿鸣”发展新模式。通过结合当地周边景区的绿色田园风光,精心打造“旅游+采摘+喂养”一体化互动娱乐项目。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到茶叶采摘的乐趣,还能近距离接触梅花鹿,开展“亲鹿体验”活动。

  这一基地集饲喂嬉戏、旅游观光、互动拍照等功能于一体,打造多产业融合的“鹿经济”。此外,鹿茸、鹿胶、鹿肉等一系列优质产品的销售,提高了梅花鹿的经济价值,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