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农业农村部分)
来源: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2-05-10 11:31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附则 

  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自然人 

  第四节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五十五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事家庭承包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五十六条 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无法区分的,以家庭财产承担。 

  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债务,以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农户财产承担;事实上由农户部分成员经营的,以该部分成员的财产承担。 

  第三章 法人 

  第四节 特别法人 

  第九十六条 本节规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 

  第九十九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法律、行政法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条 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法律、行政法规对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零一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 

  未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 

  第二编 物权 

  第四章 一般规定 

  第二百四十条 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二百四十一条 所有权人有权在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用益物权人、担保物权人行使权利,不得损害所有权人的权益。 

  第二百四十二条 法律规定专属于国家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能取得所有权。 

  第二百四十三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征收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征收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 

  第二百四十四条 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 

  第二百四十五条 因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使用后,应当返还被征用人。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第五章 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 

  第二百四十六条 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国有财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百四十七条 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 

  第二百四十八条 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无居民海岛所有权。 

  第二百四十九条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第二百五十条 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是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第二百五十一条 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第二百五十二条 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第二百五十三条 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第二百五十四条 国防资产属于国家所有。 

  铁路、公路、电力设施、电信设施和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依照法律规定为国家所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第二百五十五条 国家机关对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占有、使用以及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处分的权利。 

  第二百五十六条 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对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占有、使用以及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收益、处分的权利。 

  第二百五十七条 国家出资的企业,由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 

  第二百五十八条 国家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 

  第二百五十九条 履行国有财产管理、监督职责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加强对国有财产的管理、监督,促进国有财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财产损失;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违反国有财产管理规定,在企业改制、合并分立、关联交易等过程中,低价转让、合谋私分、擅自担保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百六十条 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包括: 

  (一)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 

  (二)集体所有的建筑物、生产设施、农田水利设施; 

  (三)集体所有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 

  (四)集体所有的其他不动产和动产。 

  第二百六十一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 

  下列事项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经本集体成员决定: 

  (一)土地承包方案以及将土地发包给本集体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承包; 

  (二)个别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之间承包地的调整; 

  (三)土地补偿费等费用的使用、分配办法; 

  (四)集体出资的企业的所有权变动等事项;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百六十二条 对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依照下列规定行使所有权: 

  (一)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依法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二)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依法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三)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第二百六十三条 城镇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本集体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二百六十四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章程、村规民约向本集体成员公布集体财产的状况。集体成员有权查阅、复制相关资料。 

  第二百六十五条 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的决定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集体成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第三分编 用益物权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三百三十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依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第三百三十一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 

  第三百三十二条 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 

  前款规定的承包期限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规定继续承包。 

  第三百三十三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登记机构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三百三十四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法律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第三百三十五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的,当事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三百三十六条 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调整承包地。 

  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需要适当调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的,应当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规定办理。 

  第三百三十七条 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收回承包地。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百三十八条 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据本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 

  第三百三十九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 

  第三百四十条 土地经营权人有权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占有农村土地,自主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并取得收益。 

  第三百四十一条 流转期限为五年以上的土地经营权,自流转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土地经营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三百四十二条 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权属证书的,可以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 

  第三百四十三条 国家所有的农用地实行承包经营的,参照适用本编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三百四十四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百四十五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 

  第三百四十六条 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土地用途的规定,不得损害已经设立的用益物权。 

  第三百四十七条 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采取出让或者划拨等方式。 

  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 

  严格限制以划拨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三百四十八条 通过招标、拍卖、协议等出让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 

  (二)土地界址、面积等; 

  (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的空间; 

  (四)土地用途、规划条件; 

  (五)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 

  (六)出让金等费用及其支付方式; 

  (七)解决争议的方法。 

  第三百四十九条 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登记时设立。登记机构应当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发放权属证书。 

  第三百五十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合理利用土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需要改变土地用途的,应当依法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百五十一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以及合同约定支付出让金等费用。 

  第三百五十二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权属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但是有相反证据证明的除外。 

  第三百五十三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权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百五十四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的,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相应的合同。使用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剩余期限。 

  第三百五十五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变更登记。 

  第三百五十六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附着于该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一并处分。 

  第三百五十七条 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 

  第三百五十八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该土地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对该土地上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给予补偿,并退还相应的出让金。 

  第三百五十九条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该土地上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百六十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的,出让人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登记机构应当收回权属证书。 

  第三百六十一条 集体所有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的,应当依照土地管理的法律规定办理。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 

  第三百六十二条 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百六十三条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的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百六十四条 宅基地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的,宅基地使用权消灭。对失去宅基地的村民,应当依法重新分配宅基地。 

  第三百六十五条 已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第十五章 地役权 

  第三百七十七条 地役权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剩余期限。 

  第三百七十八条 土地所有权人享有地役权或者负担地役权的,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时,该用益物权人继续享有或者负担已经设立的地役权。 

  第三百七十九条 土地上已经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未经用益物权人同意,土地所有权人不得设立地役权。 

  第三百八十条 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转让的,地役权一并转让,但是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百八十一条 地役权不得单独抵押。土地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的,在实现抵押权时,地役权一并转让。 

  第三百八十二条 需役地以及需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受让人同时享有地役权。 

  第三百九十九条 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权; 

  (二)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是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 

  (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