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12月,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港,一袋袋杂交水稻种子被分装上车,运往信德省、旁遮普省等水稻主产区。其中的拳头产品“旱优8200”,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自主选育的节水抗旱品种,产自福建建宁。
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杂交水稻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杂交水稻引领的第二次“绿色革命”不仅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东方魔稻”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落地生根,为全球减贫与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方案”。
建宁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那些改变世界的种子,多数就在这里孕育,并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出海远航。
种子出海
水稻是巴基斯坦第三大农作物,也是当地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在当地,水稻一年可以种三季。过去,农民以种植常规稻为主。特色品种“巴斯马蒂香米”在国际市场广受欢迎,但产量极低。“亩产只有100公斤~150公斤,种粮效益差,粮食自给难,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信德省农民米尔扎说。
巴基斯坦地处南亚次大陆,气候炎热干旱,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亟待引进节水抗旱水稻品种,优化种植结构。
在这里,“东方魔稻”显示出了它的魔力。“旱优8200”节水、抗旱、耐直播,尤其适合干旱缺水稻区种植。旱作模式改变了传统稻作高温高湿的小环境,极大减少了病虫害发生频率与农药使用量。
“种植节水抗旱稻后,亩产提高到了450公斤~600公斤。在信德省,‘旱优8200’已经成为我们的优势品种。”米尔扎说。
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育种专家,根据各国自然条件与耕作传统,量身定制了不同高产优质品种。
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亚洲国家,乌干达、肯尼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相继开展节水抗旱稻的试种示范,亩产比当地品种普遍增长30%以上,甚至实现倍增。
截至2022年,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杂交水稻试验试种和推广。鲜为人知的是,这些杂交水稻种子,相当一部分来自建宁。
为什么是建宁
建宁地处武夷山脉中段,境内丘陵与河流相互交错,将1.3万公顷耕地划分成高低错落的田块。天然的隔离条件与显著的生态优势,使这里成为杂交水稻制种的沃土。
2004年,世界首例杂交旱稻组合在上海诞生。为实现规模化制种,育种单位找区域、找海拔、找季节、找时段,最终定位到了闽江源头的建宁。彼时,各地育种机构与种子企业纷纷来到建宁,开辟制种基地。
2023年6月,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领衔的“罗利军节水抗旱稻工作室”在建宁揭牌。
“5月播种,8月收割,制种的每个环节,罗教授团队都会给予我们专业指导,带领我们攻克了节水抗旱稻制种难关。”建宁县合盛种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长春,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制种经纪人。他管理着2000多户制种户,制种面积1300多公顷,其中近200公顷为节水抗旱稻。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建宁便先后选派了近千名农民和农技人员到海南学习杂交水稻制种。
经过40多年发展,建宁制种品种从最初的两三个,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个。过去的10年间,全县制种全程机械化水平从60.1%提升至83.6%,稻种烘干率从0提升至90%以上,信息化服务覆盖面从25%提升至87%。2023年全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0.5万公顷、3650万公斤,总产值超20亿元。
全国每10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一粒产自建宁。这些种子遍布全国各大水稻产区,还大量出口到国外。目前,建宁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已出口至巴基斯坦、越南、缅甸、菲律宾以及非洲地区的10余个国家,年出口量600多万公斤。
从种子输出到技术输出
从建宁走出去的,不仅仅是种子,还有成熟的种植技术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建宁已成为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高地。”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曾明星说,在逐步探索中,当地构建起了“企业+经纪人(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模式。
近年来,建宁制种业的影响力不断向外辐射,本地企业、经纪人、制种大户到本省周边县市,以及邻省江西开辟基地,输出技术,传授经验。
“2023年,我们制种1333公顷,其中40%都在建宁以外的地区。”建宁县宏盛种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宏说,“省内有宁化、泰宁、长汀,江西省有抚州、赣州、萍乡等地,亩产平均能达到200多公斤。”
走出去的不仅仅是制种大军,还有日臻成熟的制种技术。
“通过企业带动,我们在各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制种人才队伍。”胡宏说,在产业输出过程中,来自建宁的制种经纪人和制种户,会到当地帮助培训农户,共同管理,引导他们参与到制种行列。从种子输出到技术输出,再到全产业链合作,来自建宁的制种技术与栽培经验,跟随着种子跨江越海,传递给异国的农民。
“经过中方专家的技术指导,我们已能够熟练掌握水稻种植技术。”米尔扎说,中国种企在出口种子的同时,还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当地改良灌溉渠道、铺设机耕路,抓住播种、育苗、插秧、防虫、施肥等关键时间节点,手把手指导农民种植水稻。
为持续提升出海竞争力,建宁种子正不断修炼内功,以硬核实力勇闯国际市场。
眼下,建宁正加快推行种子认证制度。种子认证是好种子的信用证、种子企业的体检证,同时也是国际上通行的质量管理模式,是国际贸易重要的通行证。开展种子认证,有助于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加快种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2022年,福建启动农作物种子认证试点,在建宁等4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共安排5个试点企业10个水稻品种,试行认证管理。有了种子认证加持,建宁种子出海将更加畅通无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