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大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环所,到大田县前坪乡下地村开展土壤调理剂田间试验示范、稻萍共生及伴矿景天与狼尾草生态修复技术田间试验取样工作。
为探索酸性土壤改良路径、提升耕地种植效益,大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科研院校,选取需重点改良的耕地地块,开展田间试验。通过观察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生长状态,检测稻米品质及土壤理化指标,分析探讨技术模式对土壤改良的实际效果,为酸性土壤区域优化种植模式、提升耕地质量积累基础数据与技术经验。
目前,大田县已在前坪、太华和均溪等重点区域开展同类试验,持续为土壤改良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有效路径。
此外,特色植物与农作物轮作或间套作,是实现土壤“边生产边改良”的重要农业实践,也是大田县持续推进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土地利用的举措之一。作为福建省重要矿产地,在20世纪90年代,大田县因矿产资源粗放式开发,引发水土流失以及水、土壤污染等问题。自2012年起,大田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推进废弃矿山综合治理,构建起“治理+修复+利用”的全链条模式,将矿产地土地改良与综合利用相结合,成功将部分区域改造为公园、居民家园、现代农业园及光伏园。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闽公网安备35040202000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