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大洛镇后溪村楠板辣椒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辣椒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最近这段时间,村书记罗志绵带着村民整地、堆土、育苗、盖膜,抢抓时节种植辣椒。
后溪村地处偏远,村民除了外出经营小吃,剩下的增收渠道只能依靠毛竹,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有限。“有想法、没技术,想发展一些特色的种植产业,但种类那么多,发展哪个?最终还是得有市场需要才行。”罗志绵坦言。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是关键。大洛镇政府在一次与市农科院对接中了解到,该院培育的明椒7号、8号生长周期短、味极辣、香味浓、维生素C含量高,非常适宜做沙县小吃配料辣椒酱,市场前景好,而后溪村海拔高、气候适宜,正是种植该品种的好地点。
镇政府随即邀请市农科院专家到后溪村考察,积极协助对接,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受到专家的认可,成功与市农科院搭上线。为了打消村民疑虑,罗志绵发挥基层党员的“关键少数”作用,带头创办绵延家庭农场,购买了10万株苗,计划建立辣椒种植基地。
万事开头难。农场成立初期,就遇到了土地不足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大量年轻人外出经营小吃,村里不少土地抛荒,看着良田成了撂荒地,罗志绵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发展农场,他先对村里的耕地资源进行了全面摸排,并挨家挨户与村民沟通协调,最终从42户村民手中集中流转了206亩撂荒地。
在此基础上,农场推行“党建+产业”帮带模式,结对帮带困难群众,雇佣村里的脱贫户、留守村民参与种植、维护、施肥、采摘等工作,有效盘活土地资源的同时也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增收致富,实现“产业在村、产业富村、就业在村”。
“真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片撂荒地能变成现在这样,如今不仅可以收到租金,务工每天还有180元的收入,不比在外做小吃差。”出租土地的村民罗有俊笑着说。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而产业振兴,离不开党委政府的保驾护航。为打开辣椒新品种的销路,大洛镇政府牵线搭桥,帮助后溪村与沙县小吃配料加工企业达成订单合作,种植订单辣椒30万公斤,每公斤以9元的价格进行兜底保价,实现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转变,降低市场风险,让发展辣椒种植更有了底气。同时,政府还派出科技特派员会同市农科院专家,组建“智能团”到田间上课,为辣椒种植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确保产出高品质的辣椒成品。
青枝绿叶果儿长,辛辣甘甜任人尝。“再过两个月,这些辣椒就会成熟。今年我起个头、打个样,村民们来我这里学技术,也看到了前景。”望着基地里的辣椒苗,罗志绵掰着手指头介绍,“目前已经有10余户农户打算明年跟着一起干,咱们村的辣椒产业一定会越做越红火。”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大洛镇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建引领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开拓出一条党员带头提高能力素质、带头领办产业项目、带头联户帮扶带富的新路子,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