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野茶又飘香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3-05-09 15:54

  初夏的仙人堂茶园,云雾氤氲,绿意盎然,采茶女双手交错着在鲜嫩的茶叶上跳跃。阵阵清香飘来,这片百年野茶园生机勃勃。

  野茶荒茶 高山藏宝

  仙人堂茶园地处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北部,距离将乐县城63公里,从龙栖山改道,山道崎岖,再行20公里,才能到达。这里崇山峻岭,海拔1359米,一年四季云雾缭绕,甘泉潺流,温度比白莲镇所在地低近8摄氏度。20世纪60年代,这里发现了百亩数百年的高山野生茶树林。

  据明弘治和万历《将乐县志》记载,当时将乐已形成八市五墟。白莲时称“茶圬”,有茶圬墟,因仙人堂产的老山古茶而得名。仙人堂山,传说有三位仙人在此修炼成仙,故名“仙人塘”,唐开元年间建“仙人塘庵”,后改名“仙人堂”。

  清乾隆《将乐县志》记载:“茶,城乡皆有,俱不甚佳,产于园地者更劣,过夜即酸,盖必以产高山者得雨露风霜为美也。南方有仙人堂茶,虽法制朴拙,而真味有余。”仙人堂庵前有一棵老茶树,所产茶叶品质极佳,能消食化积、祛邪治病,被誉为“三仙茶”。

  杨水钦是龙栖山水钦家庭农场负责人,今年66岁。老杨指着庵前山上一棵碗口粗、高3米多的老树说:“这就是那棵上百年的野茶树。”庵左边山上有一片野茶园。老杨说,这是老茶树籽撒下去长出来或前辈剪枝移栽的,是第二代野茶。

  仙人堂古山茶园离白莲镇28公里,属大里村管辖。1973年,16岁的小社员杨水钦被安排与10多名成年人组成耕山队,进驻仙人堂管理这140多亩老茶林,又开垦出60多亩荒山种植茶叶,利用人工揉捻方法制作茶叶,茶叶卖到三明。大集体时代,出工工分平均分配,社员管理茶山没有积极性,茶山慢慢长草荒芜,最后变成无人问津的荒茶地。

  父子接力 系列开发

  转眼到了2011年,杨水钦已54岁了,突然想起当年的茶园。10月的一天,他骑着摩托车重访仙人堂庵查看,看到老茶树和耕山队的茶树还活着,便决定将这两块茶山管理起来。

  2012年春节一过,他将这两片茶山承包下来,领着家人住进深山,在亲朋好友帮助下,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清除了杂草。他用老办法,将茶园清理成行,百亩古茶树依旧让它自然生长。4月底、5月初茶树长出新芽,他每天清晨采茶,送到大里村家里手工制作。当年采收茶青1万多公斤,制成岩茶和红茶,总产值70多万元。他成立了家庭农场,带领家人一同保护、开发老山古茶。

  老杨说,仙人堂土壤偏酸性,以黄壤、沙泥、页岩为主,高山云雾缭绕,茶树生长缓慢,新梢持嫩性强,茶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香味醇厚、经久耐泡。

  手工制作劳动强度大,2018年,杨水钦退居“二线”,儿子杨海金接班,用新的理念发展高山云雾茶。不打农药、施有机肥,采用人工除草,让百年野山茶自然生长,坚持采养结合,保持茶树的生机,确保茶叶无农残、绿色有机。杨海金坚持这一理念,开发出高山云雾茶,他注册了“仙人堂茶”品牌,投资200多万元,建起高标准制茶坊,引进全套先进制茶设备,在保留手工制茶的基础上,将龙栖山“仙人堂茶”从单一的红茶、岩茶提升到“古法制作”野山茶、绿茶和白茶等多个系列品种,不仅占领当地市场,还畅销厦门、福州、广东、江苏等地,总产值提高到120多万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