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农机〔2022〕11号
三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关于
印发2022年三明市农机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机化主管部门、中心各科室:
现将《2022年三明市农机化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三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2022年3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2022年三明市农机化工作要点
2022年农机化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水平,扎实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不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规范有序落实购机补贴政策,持续强化农机生产安全监管,为粮食生产、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
1.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考核任务。要认真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关于农机化的相关考核指标,对标对表,逐项逐条抓好落实,确保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4%,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7%(指标分解见附件)。要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尤溪县要争创国家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永安市要争创省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继续深入开展水稻精量穴直播、无人机飞播、杂交水稻制种同步插秧直播等水稻机械化播插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快突破水稻机插秧这一瓶颈。各地要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果茶园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蔬菜栽种与收获机械、食用菌铺料机、茶籽剥壳机等新机具,着力突破果菜茶菌等特色产业的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积极发挥购机补贴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和促进生产企业研究开发丘陵山区适用的特色机械。加强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技术指导。
3.创建示范样板。各县(市、区)要新建1个主要农作物示范基地,其中水稻基地重点推广精量穴直播机,完成耕、种、管、收等4个环节各2000亩以上和机烘0.1万吨以上的机械化作业服务(含跨区作业);旱地作物基地重点推广播种机(移栽机)和收获机,完成耕、种、管、收(烘)等环节合计200亩以上机械化作业服务(含跨区作业)。各县(市、区)要立足本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新建1个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推广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禽等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各县(市、区)要组织开展5场次以上主要农作物和1场次以上特色农业产业的新机具新技术现场演示培训活动。
4.补齐农机装备短板。立足我市农业生产需求和农机装备现状,重点在建宁县就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在永安市就果树(柑桔)全程机械化产业链进行调研分析,梳理我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农机装备短板弱项,摸清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农机需求情况。
二、规范有序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1.全面落实补贴政策。各县(市、区)要认真对照延伸绩效考核各项指标内容,高质量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贴资金使用比例达到100%、报废补贴实施县比例达到100%。
2.推进补贴全覆盖。按照“补贴机具全覆盖”要求,开展适用农机装备的摸底调研,积极推荐本地急需适用机具列入补贴目录。
3.保障资金落实。做好补贴政策的宣传解释,公开公平公正地受理农民群众的补贴申请,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补贴申请材料的审核、补贴机具的核验并及时向财政部门提交资金结算材料。积极宣传推广“农机云贷”,促进农民购机。
4.强化监督管理。各县(市、区)要认真落实风险防控责任、异常情形主动报告制度、补贴参与主体承诺制及违规行为查处职责,有效维护政策实施良好秩序。要严格规范落实补贴机具县级日常核验,市中心将对所有县(市、区)开展抽查核验。
三、不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1.组织农机化生产服务。紧扣“春耕”“三夏”“双抢”“三秋”粮食生产需要,充分发挥农机抢收抢种主力军作用。突出抢前抓早,加强机手作业技术培训和机具调试检修指导,提前做好农机供给、维修服务、用油协调准备。大力组织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有序发放跨区作业证,做好农机跨区作业工作,保障作业车辆及时顺畅转移、安全高效作业。组织开展秋粮机收减损行动,不断强化减损技能和作业水平,千方百计降低机收损失率。
2.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倾斜、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扶持、农民(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及联合社创建、新机具示范推广基地项目扶持等措施,积极引导培育适应小农户需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市全年完成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要超过145万亩(指标分解见附件)。各县(市、区)要新培育1家以上具备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五有”农机合作社。
3.拓宽服务领域。鼓励农机合作组织将农业生产资料、技术培训、市场信息进行统筹整合,拉长服务链条、拓展服务领域,培育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为各类生产主体提供全过程、全要素的“一站式”机械化服务。永安市要培育建设1个服务中心典型。
4.推动数字农机应用。积极推进“互联网+农机服务”新模式,指导农户在大中型农机装备上安装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收集农机定位、作业轨迹、作业面积等数据信息,把合作社、农机手、小农户、农机具等元素进行数据关联,实现农机作业监测、远程调度、网上呼叫、监理鉴定、金融保险等服务功能,实现“信息多跑路、农机多干活、农户得实惠”。数字农机应用试点县任务由清流县承担。
四、持续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管
1.压紧压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农机安全源头管理、宣传教育,配合做好执法管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防范化解农机安全生产风险。加强统筹协调,厘清农机行业管理机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安全责任,明确农机牌证核发、检验考试、事故处理、应急管理、监督检查、执法检查、宣传教育和“平安农机”创建等工作的责任单位,明确谁牵头、谁承办、谁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人做、不脱节。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力争不发生亡人事故。
2.持续强化多功能拖拉机专项整治。继续落实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两部门联合印发的《三明市加强多功能拖拉机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打好拖拉机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战。对使用期限超过6年、未满9年的多功能拖拉机申请延期检验的,严格执行半年检验一次要求,检验不通过的,给予强制报废;充分发挥报废补贴政策推动作用,提前报废的给予补贴资金保障,并于当年度及时兑付;坚持清零和禁行相结合,已清零的县(市、区)要积极协调公安部门采取禁行措施,未清零的结合实际采取限行措施。积极配合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落实每月至少与公安部门开展2次联合执法行动要求,严查拖拉机违法载人、逾期未报废等违法行为。2022年底全市多功能拖拉机有效在册数要控制在既定的84台以内,确保2024年底前全市实现清零目标。
3.推进新一轮“平安农机”创建。按照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十四五”“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工作部署,要以“平安农机”创建为抓手,提升工作实效,推动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农机安全生产和“平安农机”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考核。2022年重点抓好尤溪县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推进落实乡(镇)、村级农机安全监管职责岗位人员覆盖面不低于70%,农机服务组织设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比例达到100%;沙县区、将乐县各培育一家“平安农机”示范农机合作社,推动工作下沉一线,努力打造一批更优质更安全的“平安农机”示范典型。
4.深入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整治。抓好农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加强源头管理,着力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检率和驾驶证持证率;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对农机合作社、拖拉机培训机构、农机大户检查100%覆盖,重点整治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逾期未检、无证驾驶和农机安全装置不全与防护不到位等安全隐患,全面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相关清单,确保安全隐患清零;积极配合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深入茶园、果园、农田、场院等重点区域和场所开展农机执法专项行动,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5.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围绕安全发展主题,持续开展严禁拖拉机违法载人、逾期未报废等专题警示教育活动,防范化解风险、遏制事故发生;推进安全宣传教育“五进”活动,面对面开展接地气的宣传教育;开展重大节假日和重要农时季节专项宣传活动,以发送安全警示短信等形式,提醒广大农机手谨慎驾驶、严禁违法载人;组织“安全生产月”和“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五、全面加强农机化队伍建设
1.抓好农机实用人才培育。充分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训专项资金,开展“千名”农机化专业人才培训行动,有计划开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以及无人机等各类农机实用技能培训,加快补齐农机实用型人才短板。2022年全市计划完成高素质农民(农机化专业)培训1000人以上。积极组织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户参加各级农机职业技能学习交流,鼓励农机专业人员踊跃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不断挖掘培育一线农机“土专家”。
2. 抓紧农机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农机干部参加农机鉴定、购补、推广、安全监理等岗位人员及业务能力培训,积极推动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农机化管理干部队伍。
3.抓实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切实做好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取消后农机驾驶培训工作的事中事后监管。
六、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立足新发展阶段农机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要求,进一步增强效率意识、效能意识、效益意识,抓紧抓好农机化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压实责任,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错变大错,做到心存敬畏、守住底线。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以“走前头、当先锋”的奋斗姿态,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2022年度三明市农机化工作发展指导性指标分解表
|
附件 2022年度三明市农机化工作发展指导性指标分解表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闽公网安备35040202000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