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明沃土 孕育文明之花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3-12-14 11:35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曾11次深入精神文明建设发祥地三明市调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国的典型,是一面旗帜”“要以二次创业精神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时指出“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从三明开始的”。三明市自1981年开始精神文明建设,历经四十余年,走出了一条精神文明建设的“三明之路”。从三明市四十年精神文明建设历程中获取经验启示,对加强革命老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明市四十年精神文明建设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探索

  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循序渐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历经“探索起步、夯实基础、巩固提升、创新发展”四个阶段,把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让精神文明建设成为解锁城市发展的“文明密码”和改善群众生活的“幸福钥匙”。

  在探索起步阶段,三明市迅速响应中央发出的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倡议,以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作为突破口,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和美好环境活动,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推动城乡面貌、群众风貌焕然一新,迅速收获群众赞誉、得到广泛支持。

  在夯实基础阶段,三明市强化制度设计,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政机关“一把手”亲自抓,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全面推广“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工作经验。

  在巩固提升阶段,三明市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以深化“满意在三明”为主题,锚定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目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强市建设、与群众实际需求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在创新发展阶段,三明市建立健全“法治保障、共创共建、全民参与”长效机制,研究颁布《三明市市区文明行为促进办法》《三明市公共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探索推出市民文明积分制,上线运行e三明APP,实现行政许可“一网通办”,有力推动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和城市整体文明程度提升。

  从三明市四十年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获取经验启示

  四十年来,三明市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优秀文化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共建共治、城乡一体,统筹推进文明创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探索积累了一批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为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不断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是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组织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担负好自己的责任,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从三明四十年实践中可以得出启示,只有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建立组织严密、职责明确、讲求效率的领导体系,建立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工作运转机制,才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高质量发展。

  突出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三明四十年实践中可以得出启示,只有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导向,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把群众是否参与、是否认同、是否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才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焕发勃勃生机。

  坚持改革创新,是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活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从三明四十年实践中可以得出启示,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回应时代所需,坚持大胆尝试、大胆改革,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和现实变化。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三明四十年实践中可以得出启示,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和宣传阐释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才能不断谱写精神文明建设当代华章。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着力打造革命老区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

  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三明市要以四十年精神文明建设为新起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力推动革命老区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站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政治高度,持续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落实好精神文明建设“一把手”责任,不断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连着一年做,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方向不偏移、标准不降低、力度不减弱、效果不落空。

  坚守为民初心。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导向,自觉站稳人民立场,结合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一手抓惠民、一手抓育民,及时总结好、宣传好基层实践,让精神文明建设拥有更为广泛、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锐意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工作要求与基层的具体情况、群众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持续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式方法创新,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外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守正中得到提升、在创新中得到发展。同时,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积极探索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方法和路径,及时将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提炼总结和宣传推广,让精神文明建设常绿常青。

  植根文化沃土。坚持学懂弄通做实,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理论融媒产品的阅读率、点赞率、转发率,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筑牢精神文明建设的“压舱石”。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打造覆盖城乡特别是偏远地区群众乐于参与、普遍受惠的项目、活动、阵地,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加文明宣传、文明教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让文明之花根植文化沃土、绚丽绽放。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