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上个月我用积分兑换的洗衣液,洗得那叫一个干净!这个月我家又攒了50积分,能换食用油了!”7月7日,在清流县田源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积分兑换超市里,田口村村民黄善生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正精心挑选着心仪的商品。超市货架上,洗洁精、卫生纸、米面粮油等琳琅满目,村民们拿着积分卡,排队有序兑换,现场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
近年来,田源乡积极探索创新,推出“小积分”管理制度,结合“54321”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法,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乡村文明建设与人居环境提升双丰收。
“以前村里杂物乱堆、垃圾乱扔,环境那叫一个差。现在可不一样啦,大家都争着打扫卫生、参与志愿活动,就盼着多攒积分换生活用品。”田口村村民赖南珍望着整洁的村道,感慨万千,“如今村里道路干净整洁,晚上还能在新修的小广场上散步、跳广场舞,这日子过得别提多舒心了!”
“‘54321’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法,是田源乡提升乡村‘颜值’的一大法宝。这一工作法有效解决了田源乡人居环境整治中的诸多难点问题。”田源乡的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邹德焱介绍。
“文明有分值,积分有价值”。积分制的推行,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小积分”管理制度以小小的积分为纽带,将村民的日常行为与乡村治理紧密相连,逐步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农村人居环境。“我们主动把房前屋后的杂乱清理得干干净净,积极参与每月的评星活动。家里孩子暑假回来,也会抢着帮忙,就为了积攒积分,兑换他们喜欢的超市抵用券。”村民黄桂清笑着说,详细的积分细则将遵守村规民约、参与公共事务、维护环境卫生、促进邻里和谐等日常行为,都转化为相应的文明积分。这些积分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还与评优评先挂钩,让村民的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田源乡始终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贯穿其中,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一场整治村里老旧房屋的行动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头清理垃圾、搬运杂物。在他们的带动下,周边群众纷纷响应,积极加入整治队伍。原本脏乱差的区域,经过党员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摇身一变成为了村民们闲聊、休憩的温馨场所。
今年以来,清流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将其融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并开展专项督查、警示教育等活动,严查乡村治理中的违规违纪行为,督促党员干部以严实作风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