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网络谣言,急需自媒体平台主动履责
来源:光明网 时间:2023-08-14 10:23

  近段时间,“水稻上山”话题引发不少热议。有自媒体发布视频称,某地开展“水稻上山”项目,因为汛期雨水大,导致山上种植的水稻被冲毁,损失惨重。此视频在短时间内广为传播。由此引发网友对水稻上山“不切实际、产量不高、费力不讨好”的质疑,甚至指责“水稻上山”项目是毁林造田的形式主义,需要彻查。

  面对舆论质疑,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解释到,所谓的“水稻上山”,跟不少人想象的不太一样:这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研发推广的杂交稻雨养旱种新栽培技术,种植的并非传统水稻,而是把山下水田里的杂交稻品种,引到山上旱地种植,像种玉米那样种水稻,不用泡田育秧,也基本不用浇水灌溉,还能取得较好的产量。

  由是观之,水稻上山是一种农业种植技术的创新。推广种植的山地,原本也是现成的梯田,并不存在开山造田、毁林造田。网络上流传的视频、图片,经核实均为拼凑剪辑、张冠李戴,与真实的“水稻上山”项目无关。那张流传很广的挖掘机在山坡上施工的图片,实际上是2018年云南某地的土地整治项目施工场景。

  廓清谣言迷雾,我们才知道对“水稻上山”事件的炒作,不过是一场自媒体自导自演的闹剧。这样的网络谣言并不鲜见,近日,中央网信办就披露了部分造谣传谣的典型案例,包括“股市小作文”谣言、“河南花49万助农插秧2亩”谣言、“考取‘社工证’包分配,还能优先录取为公务员”谣言等,这些谣言都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负面舆情,造成消极的社会影响。

  在炒作网络谣言的过程中,当事人往往会遭受人身攻击,政府公信力受到了巨大损害,网络舆论环境也受到了污染,最终得利的只有那些躲在幕后造谣的自媒体博主。他们深谙“流量经济”时代的炒作之道,通过断章取义、歪曲事实、拼凑剪辑、合成伪造等手段,集纳负面信息,翻炒旧闻旧事,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消费灾难事故,最终目的不过是牟取不正当利益。

  互联网时代,不能任由造谣者混淆视听,污染网络空间生态,动摇诚信社会的基石。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完善谣言标签功能,规范账号运营行为,限制违规获利行为。这些有针对性的务实举措,进一步强化了对“自媒体”的全链条监管,全方位落实了对“自媒体”的管控责任,压实了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的主体责任,对“自媒体”束紧了强化监管的“紧箍咒”。

  清朗的网络空间,是关乎亿万网民的公共福祉。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有赖于政府、平台、“自媒体”和网民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束紧强化监管的“紧箍咒”,压实平台的主体责任,不给流量投机者空子可钻,普通网民也努力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和信息辨别能力,我们的网络公共空间必定会更加清朗。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